今天是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活动动态 >> 正文
中山天天都是“雷锋日”数万“志愿者”在延续雷锋故事
发布时间:2007-03-08
核心提示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3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44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成为了精神的化身,代表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积极向上的精神。直至今天,雷锋精神仍然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
  在中山,有一支叫“志愿者”的队伍,他们就是新时期的“雷锋”。目前,参加中山志愿者工作的有4万多人,他们在续写着“雷锋”的故事。
  今年3月5日,正值“雷锋日”,记者在调查时却发现,一些“志愿者”在做好事时遇到了尴尬,让他们感叹新时代“雷锋”不好做。

和谐之城  
                              中山天天都是"雷锋日"
  在中山,许多市民都有着慈善之心。中山慈善万人行20年来,其影响越来越大,参与的市民越来越多。最近,有些少市民致电本报表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慈善万人行”,数量远远超过1万人,应该改名为“慈善百万人行”。可见雷锋精神已经渗透于市民的生活之中。
  镜头一:(华宇乐颐老院)3月5日下午,石岐第一小学的小朋友们与老人院的爷爷奶奶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下午,孩子们精彩的节目让爷爷奶奶露出了笑脸。据华宇乐颐老院的高院长介绍,每逢节假日,老人院都很热闹,常有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来慰问。
  镜头二:(中山市血站)3月5日早晨,中山市血站的献血车就开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军分区以及市公安局,许多学生和官兵们排着队等候献血。中山军分区的一位同志高兴地告诉记者,雷锋是他们的好战友,他们不但在每年的“雷锋日”开展学雷锋的活动,比如扫大街、挖臭水沟等,平时他们还与军民共建单位开展各种互帮互助活动。据中山市血站一工作人员透露,“雷锋日”当天大约有130多人献血,与平时周末组织的献

无奈之音
                        现实中有人感叹“好人难做”
  在现实中,想做“雷锋”的人越来越多,可感叹“雷锋”难做的人也逐渐增多。曾有媒体报道,西部一些村庄靠接受捐赠过日子,忘记了自身的价值。记者通过采访市民了解到,他们在生活中就常遇到做好事遇尴尬的情况。
  
“我们不被理解”
  代表人物一:孙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崇拜战友雷锋的同时,自己平时也常常帮助他人。孙先生说,他做好事时也常遇到一些困惑。
  孙:“以前,我们看到路边的乞讨者,我们总会给他点钱。可自从乞讨被当成一种职业后,我们的善意往往为他人所不理解,被他们称作做傻事。其实,我们也不想自己被骗,可是我们的本意却只想帮助他人,没有考虑太多。学雷锋做好事,自己可能被骗,还要被他人耻笑,做好人真难。”
  
“我们被当成话柄”
  代表人物二:吴胜群是一位关注慈善事业的企业经营者。多年来,吴先生一直给慈善万人行捐款,但他总是不愿意将自己的事迹告诉别人。
  吴:“我认为,做好事不需要留名。一方面帮助他人是我的心愿,我会从帮助他人时感受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大势宣扬自己所做的好事,也会给他人落下话柄,说我们做好事是为了个人名利。不可否认,现今确实有一批人借做好事出名的心理,所以我们做好事也要格外注意。”
  
“好心未必成好事”
  代表人物三:陆文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对人文社会科学有一定研究。
  陆:“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可近年来,街上的乞丐并没有减少,很多手脚健全的人在装可怜,利用我们的同情心过日子。有的时候,我们出于善心施舍出去的钱可能会助长对方的懒惰意识,当然也有可能感化他们,但种种结果最终会让我们对做好事有了顾虑。”
  
“我们不信任你”
  代表人物四:曹老师喜欢与朋友驾车亲自到需要帮助的地方,将温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曹:“我们有爱心,我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善心,更及时更完整地交给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某些机构可以给我们搭建传递爱心的平台,但不少人认为,他们的时和质都不是我们所预想的。所以我们只相信我们自己。我们常常邀三五知己驾车去贫困山区,资助别人,虽然耗时耗力,但却没办法。”
  
原因分析
                              怀疑猜忌随不良风气产生
  70多岁的退休教师陈琼叶,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做义务工作,她亲身经历了雷锋时代。在她看来,雷锋精神就是无条件付出,永远值得世人提倡。如今,由于受一些不良风气影响,20世纪五六年代风靡一时的雷锋精神,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淡化,人们逐渐不再相信有“雷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即使面对好人好事,也持怀疑、猜忌的态度。
  陈琼叶告诉记者,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前不久,某医疗机构到小区宣传期间,医护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检查服务,但在猜忌心理的作用下,小区内居然没有一名居民愿意尝试。陈琼叶说,市民此时都有这样的心理——“会不会强制买药?”“是不是商业诈骗?”
  诚然,因为社会上某些商业领域诚信度不高,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处处带着怀疑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明显增加,隔阂将越来越大。陈琼叶表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造成现状的主因,而人们对雷锋精神缺乏认同感则是另一个原因。雷锋精神的宝贵之处体现在个人的牺牲精神,不计报酬的无条件付出,时至今日,这种精神我们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雷锋”应该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达到一种满足。
  
新思考
                            雷锋精神与新时期志愿服务
  雷锋,这个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了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者,雷锋精神激励了好几代人的成长,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也相应发生转变。
  “雷锋在现实生活中,仍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的条件,但他可能不是最好的志愿者。”在志愿者符智刚的眼中,雷锋精神永远值得提倡,但在志愿服务的具体操作中,需要的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团队分工合作的精神。
  符智刚认为,雷锋的形象深入人心,是一个完美的人格榜样,雷锋精神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是圣人,不可能要求所有普通群众像雷锋一样做到极致,雷锋精神对普通群众来说是“曲高和寡”。“一个人学雷锋,坚持365日天天做好事,一年也只不过完成365件;如果全社会的人在工作之余养成定期做好事的习惯,做好事的数量将无法估算。”
  符智刚表示,学雷锋能做到全民化、生活化、专业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拯救溺水儿童为例,看到一名儿童落水,如果“雷锋”看到了,肯定会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可能来不及考虑自己不会游泳的前提;如果是一名经专业训练的志愿者身临其境,他会根据危急、特发事故的处理程序,先打电话报警、通知同伴,最后才下水救人。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学雷锋不可取,而是证明学雷锋的行动不能停留于扫地、帮群众理发等“规定动作”,要随周围环境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学雷锋在今天重在团队而非个人。

尹习梅 何淼/文 熊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