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汉伟:我今年已经101岁,从1964年退休以来,已经做了40多年的义工。我生长在伟人故里,受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博爱精神影响很深。 这么多年来,我做义工感受最深的是,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关心社会,乐于助人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志愿者的责任和迫切需要。而我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也收益良多。 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儿子、孙子和孙女都加入了义工的行列。我常常对他们说,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别人多一点帮助,既能帮助别人,又让自己感到快乐,何乐而不为? 中山慈善万人行举办了20届,我也参加了20届,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再做义工了,应该安度晚年,享天伦之乐。我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义工,看到在慈善万人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山人加入义工的行列,我感到非常欣慰。每当我跟随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去慰问,我就觉得我的人生还能发光、发热,还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照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就感到很幸福。 胡继雄:我做义工已经20多年了,在我心中,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才加入了义工的行列,并且越做越有干劲,越做越快乐。 我是最早注册的红十字志愿者之一,目前还担任市红十字会“爱心桥”工作站第一组副组长。为了做好义工工作,我自费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学习,并和年轻人一道参加资格考试。我还经常开车带上组员们去慰问困难家庭。在父辈们的影响下,我的儿子和女儿也加入了义工的行列。 义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社会需要义工,需要“助人为乐”的精神。社会中的困难群众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关注。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将博爱精神发扬光大,把爱心送给每一个人,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快乐,促进了心理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爱心化作一缕春风,一滴春雨,去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这个乐于奉献的行列。 阮守源:我是一名退休老党员,在我44年的义工生涯中,我被人误解过,也被人诋毁过,但我无怨无悔;我还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与妻儿分隔在大洋两岸,饱受思念之苦,但我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为了做义工,我亏欠了老母亲很多,甚至在她离去的时候,我都因为工作繁忙而没能陪伴在她身边。 44年只不过弹指一挥间。我一直坚持着自己做义工的原则: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社会和谐与稳定。我一直坚信,只要我还能够走动,还有能力,只要社会需要,义工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需要发展扩大义工队伍。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都应该为义工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提供平台,从而为建设平安中山,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胡汉伟同志今年101岁了,还在坚持做义工,为我们离退休老同志做出了榜样。建设平安中山,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和退居二线的同志来参与。 黄国乐:我从1990年便开始做义工,至今已有17个年头,也算是中山的一名老资格义工了。“红十字旗帜高扬人道主义,红十字事业恩泽率土之滨,红十字精神塑造崇高灵魂”,这是我时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也是我的肺腑之言。在我担任华侨中学副校长期间,我促成了华侨中学红十字会的成立,这是全市第一个基层红十字会组织,我感到很骄傲。如今,会员中的制服会员已有200多人,预备会员500多人。我认为,慈善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始终。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要让学生在善行义举中,建立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华侨中学红十字青少年总队是中山市红十字会青少年的一支骨干力量。1997年,我率领侨中20名红十字青少年,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香港红十字会回归庆典,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当时的特首董建华的高度赞扬。 带领学生参加了一次次义工活动,使我坚信:只要内心虔诚,就没有打不开的锁,没有叩不开的门,没有搬不动的山,更没有凿不穿的石。我也相信,红十字青少年学生只要信念坚,就没有使不出的拳,没有解不开的结,也没有展不出的才,更没有雕不成的玉。 吴跃带:1998年7月,当看到全市首个农民义工组织———民主“义工队”这个标志着爱心与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顺利成立时,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农民占了全市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农村的义工工作需要大力推动,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村官”和民主社区红十字义工队长,带领义工队员服务乡梓,扶危助困是义不容辞的。成立农民义工队至今,我们义无反顾地奋斗了近十年,在全市、甚至全省全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吸引了人们对于农村义工工作的关注,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加入义工组织。到目前为止,全市60多个社区(村)成立了红十字义工队。 义工这个光荣身份时刻在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近10年的义工生涯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义务工作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孙中山博爱精神的继承,更是营造和谐、美好、文明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方式。义工工作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才有了不为名誉、不为金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惟愿真爱长伴人间的义工。 冯卫忠:在我54岁生日时,我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从此之后,我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两年多来,我已经无偿献血17300毫升。2006年9月,55岁的我到了法定提倡终止的献血年龄,血站的工作人员开始限制我的献血次数,但是我通过查找资料,找有关专家,甚至找血站领导“谈条件”等方式,终于又可以继续无偿献血。我的无偿献血量已经达到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标准,并且连续两年获得了中山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在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成立以后,我又成为了首批队员。在无偿献血宣传员招募和义务服务工作中,我现身说法,为献血者提供咨询服务。两年来,义务工作时间达到500多小时,获得了“中山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五星级志愿者”称号。 通过献血,我获得了市民的肯定和认同,然而,我也听到不少流言蜚语和冷嘲热讽,但我都一笑置之。我做义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感到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我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每年都参加万人行,到现在已经20年了。社会给我的荣誉太大了,我要将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还要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 张彩兴:我是一名普通的红十字志愿者。我从7年前开始参与无偿献血,我认为献血不仅能帮助别人,对身体也有益处,献血也是一种幸福。7年来,我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捐了多少次血,只是当我获得了无偿献血“国家金质奖章”和“中山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五星级志愿者”等荣誉时,我才知道自己捐了21200毫升血,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部血量的4倍。两年来,我参加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和服务已超过500个小时。 自从第一次走上流动献血车,我便把献血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献血到成为义工,这个过程中我获益良多。我变得更加乐观,生活健康且充实。一次次献血活动中,我体会到施比受更幸福的道理。在平时的宣传活动中,我在一次次的感动中收获着:一次咨询活动中,两个女孩向我们咨询有关献血的知识后,得知献血对她们有益时,高兴地登上了献血车。 耿海鹰:我是一名主持人,也是红十字会里一名普通的义工、志愿者。自从1996年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之后陆续成为“爱心桥”第一批志愿者,和“红十字艺术团”的第一批团员,工余时间,我总是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参加志愿者组织,多次被评为“中山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 我主持的栏目《情暖异乡》是针对在中山的许许多多外来工的,我总是用心去做好每一栏节目,让那些在远方的游子心中感受到中山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怀。 这一路走来,我亲眼见证了我所在的队伍不断壮大,我感到骄傲和欣慰。我常常想,其实我做过的事情也许真的很琐碎:探望困难家庭,爱心桥值班、主持义演……但有一颗心始终不曾改变:那就是尽己所能,回报社会,向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给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做义工的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我的获得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我期望能拥有更多帮助他人的机会,从而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让社会更和谐,让世界更美好。因此,作为一名红十字义工,一名志愿者,我感到无比骄傲,能终生为红十字事业奉献、服务,是我最大的荣耀和幸福! 冼玉华:我的人生遭遇过坎坷,1999年,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让我的人生几乎就要画上句号。正当我躺在病床上等待命运的审判时,是市、镇红十字会和社会热心人士及时给我送来了一万多元医药费,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手术,将我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而在我出院后面临着辍学困境时,又是红十字会联系了一位好心的吴先生资助我,让我得以继续学业,并成为一名大学生。 在感受他人的温暖的同时,我立下誓言:“我也要做一个志愿者,给像我一样身陷困境的人们送去和煦的阳光。” 在华侨中学,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得以参与到帮助他人的活动中来。我曾荣获华侨中学“优秀红十字会员”称号,如今我是学校社区服务小组的组长。作为学生,学习之余我抽出时间为社会做事,在义工活动中实现着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理念,忙并快乐着。 我在万人行的盛大场面和人们的热情中看到了中山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的无限力量。作为义工队伍中的新新人类,我将在日后继续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唱响和谐,传承博爱”的理念,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为中山的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更好的明天。 杨成: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外来工,在我刚来到中山的时候,是中山人的博爱精神感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真正含义,使我与这座美丽的城市结下了美妙的缘分,不仅在单位里成为一名出色的职工,在社会上也光荣地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行列,在中山实现了我人生的价值。 我自幼热爱表演,来到中山后,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多次义务组织三乡镇的各种文艺演出,开展助贫、助学、助残等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会三乡镇环卫所工人歌曲《环卫工人之歌》。我还获得了中山市红十字会“人道、博爱”文艺调演金奖、中山市外来员工卡拉OK大赛优秀奖等奖项。2002年4月,我们外来工的艺术之家———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组建了,我担任团长,带领团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在三乡镇的16个村(居委会)以及各个工厂企业共演出了60多场的文艺汇演,我们艺术团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团队。每当看到观众们为我们的表演而鼓掌、欢笑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充满了作为一名义工的巨大幸福。 |
陈彦 陈健儿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