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2009年5月成立,"小明会"从最初的十几个会员发展到300多个,越来越多的纪中学子加入到这一行列,每人每月捐款20元,先后资助了数十个贫困小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90后新一代中学生的博爱情怀。 他们怯怯的眼神打动了我 “小小光明,照亮心灵!”这是 “小明会”创始人——纪中学子刘栋平的爱心宣言。成立 “小明会”的想法由来已久,在黄圃镇长大的刘栋平,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 “送温暖”活动,正是在这些活动中,他接触到了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 。 “以前总觉得只有偏远山区才有穷人,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刘栋平回忆说,和家境富裕的小孩相比,贫困小学生显得更羞怯,他现在还记得一个小女孩怯怯的纯真眼神。从此,他萌发了帮助这些贫困学生的想法。 经过多年的酝酿,这个想法日渐成熟。2009年5月16日,刘栋平找来十几个同学,创办了 “小明会”。说到名字的由来,刘栋平笑着说 : “美国有很多约翰,德国有很多汉斯,中国有许多小明,所以叫这个名字。”这个令中国人亲切的名字还埋藏着一层美好的寓意:给困境中的人送去小小光明。 “小明会”的宗旨是,通过这个平台募集纪中人的点滴爱心,设立专门款项来资助中山欠发达镇区的贫困小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很多贫困生是留守孩子,与物质上的资助相比,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刘栋平解释说。
办 “小明会”家人不支持 还在读书的高中生,能够将这份爱心资助坚持下去吗 ? “小明会”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而最让刘栋平不安的是,家里人并不支持他 。“他们觉得我坚持不下去,而且正在读高三,怕耽误学习。”顶着压力,刘栋平策划了“小明会”的第一次活动,带会员们去清远山区实地调查。 2009年7月13日,刘栋平和同学们来到了清远清新县的太和镇中心小学,学校简陋的教室和孩子们简朴的衣着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个叫小贤的二年级学生,父亲瘫痪在床,母亲体弱多病,书包和衣服都很旧……”清远之行更坚定了刘栋平扶贫助学的信念。 看到刘栋平等人从清远带回的照片和资料,纪中的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 ,“小明会”的成员迅速发展到100多人,他们共资助了13名清远小学生,每人每月200元。刘栋平介绍说 :“资助将坚持到他们小学毕业,接下来我们最主要的资助对象还是中山的贫困小学生。” “小明会”的经费来自何处?刘栋平告诉记者,会员们每人每月固定捐出20元,作为爱心专款。“我们少吃两支雪糕,或者少买一盘光碟,这个钱就省出来了。”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小明会”的成员们还准备集体去打暑期工,筹集爱心专款。
“小明”从十几个增至300个 “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小明会’能够有这么大规模。”最艰难的时刻,同宿舍的同学曾经问刘栋平,如果“小明会”支撑不下去了怎么办?他坚定地回答说 :“即使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坚持办下去。” 风雨过后终于迎来了美好晴空。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小明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这一团体扩大到了300人。现在,“小明会”每年组织会员3至4次外出,探访受助学生;同时以班为单位,会长组织会员与受助学生进行电话与信件交流;每个学期期末会员通过会长向将受助小朋友捐赠有益的课外读物……而今接受“小明会”资助的小学生越来越多,“小明会”播撒的爱心越来越多。 “下一步我们准备资助神湾镇的一些贫困小学生。”已从纪中毕业的刘栋平很快就要开始大学生活,但他说,自己永远是 “小明会”的一员……
刘栋平: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帮助别人,但我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人们看到我们90后的担当。在很多人心目中,90后就等同于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社会责任感,我想通过自己和同学们的行动,来展现90后的责任与担当。 ◆问:那些贫困孩子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刘栋平:是他们丝毫没有受过污染的心灵吧。这些孩子通常不太爱说话,但是会写信给我们表示他们的感激,我现在和小贤还平均每个月通一次信,我觉得他们的努力学习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问:与成年人相比,你觉得高中生帮助贫困学生有些什么特点? 刘栋平:我们现在通常是给每个小孩每月200元的资助,和一些爱心企业家来比,钱不多,但是我们还会以各种形式去关爱他们,比如说,定期去探望他们,给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等等。 ◆问:作为一名准大学生,你有什么梦想? 刘栋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在大学也办一个"小明会",以后不仅是纪中有许多小明,我希望所有的学校甚至全社会也出现更多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