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活动动态 >> 正文
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相关人士称,临终关怀被大众接受,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记者 李玮玮 摄影报道 发布时间:2015-11-16 来源:中山商报
当天参加沙龙活动的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从临终关怀,到拟给自己的一份遗嘱清单,再到写给去世亲人的一首小诗,11月7 日下午,临终关怀项目导师、慧心社工中心负责人潘虹廷做客益工场沙龙,带来一场令人动容的心灵之约。


陪伴老人喜乐平和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潘虹廷陪伴过不少即将离开的病患,她不惧握住他们的手,凑近他们的面庞,倾听他们的诉求。虹廷说,人不可以决定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但可以决定用怎样的方式离开。
  在她看来,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临终关怀不是灵丹妙药,不能代替治疗,而是去支持和关怀病患者,协助他们实现一些心愿,让他们舒心并有尊严的迎接死亡。
  她曾经安抚过很多个案,其中一位病患是个40多岁的女性,癌症晚期,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帮助她环游世界。不过打拼了半辈子,她却被疾病打倒了,“说到想看世界的梦想,她很遗憾,觉得不甘心。”虹廷说,“如果采取保守治疗,也许可以帮助她实现一些愿望。”在病患即将陷入最后昏迷的前夕,虹廷鼓励她的儿子进病房陪护母亲,和母亲说说话。不久后,这位母亲去世了。
  虹廷说,那位女士的儿子事后很感谢虹廷,因为给他一个机会可以陪伴母亲,没有留下更多的遗憾。
  虹廷称,国人很忌讳谈到死亡,有时家人生重病也忌讳对周边人讲,有的还担心影响子女工作、学习等,将病情向子女隐瞒,“其实这样会带来很多遗憾,如果病情发展到难以挽回的阶段,我们真应该坦诚和患者谈谈这个话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让他们的子女尽可能的陪伴。”
  在虹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加入了探访病患的行列,走进医院和病房。他们欣喜地看到,病人和家属从起初的抵触到现在欢迎他们的到来。“不过,临终关怀要被社会大众接受,仍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虹廷称。


给自己列一张遗愿清单给家人写一首诗
  沙龙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虹廷给参与者出了一道题:如果你的生命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会做什么,请写下你的遗愿清单。
  虹廷说,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结局是殊途同归,如何过完这一生是值得每个人严肃面对并去思考的。大家写完后有简单的分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参与者“鱼蛋”所写的,她说,要背着爸爸和哥哥,来一次环球旅行;去国外跑一次马拉松;来一次“笨猪跳”。她是一名“90后”,死亡对她来说仍是个遥远的话题,对她来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生命的冒险和挑战就是她的愿望。
  也有人写道:“希望从现在起,每天给父母一个拥抱,告诉他们,我爱你。”写下这个“遗愿”的李小姐称,中国人平日很少和家人表达爱意,也很少肢体接触,没有亲吻也没有拥抱,她说:“希望能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沙龙最后一个环节是为离开的亲人写一首小诗,大家奋笔疾书,每个人上台朗读时,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话语,让所有人动容落泪。
  虹廷谈到,每个人都会经历亲人的去世,如果面对丧亲之痛,也是有一些方式方法的,丧亲会给我们带来伤痛,但我们可以用更温暖的方式去怀念,比如给他们写一首小诗,把他们穿过的衣服做一个靠枕,写一句话贴在床头、墙上等,为他们每天放一束鲜花等,“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我们并没有失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