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活动动态 >> 正文
培训大学生志愿者聆听同龄人心声
作者:记者 徐钧钻 发布时间:2016-06-20 来源:中山商报

    外地频频爆出有大学生自杀,宿舍伤害事件,那么中山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怎么样?大学生心理困惑怎么解?近日记者从“风聆”大学生心理关爱平台中山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各大高校均建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机制。但要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被照料到,并非靠学校的力量就能解决。当天,甘露春天心理咨询基地与大学生免费心理聆听服务“风聆”App合作,拟培训一批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大学生志愿者,让她们帮助同龄人解决心灵问题,聆听同龄人的心声。


  学校心理咨询室偶遇尴尬
  发布会上,记者从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凌石德获悉,该校拥有学生7000人,除了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还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老师,4名兼职心理老师,每个班级选配心理委员,校内定期印发心理健康刊物,多手段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介入。
  这样的配备在广东高校中并不鲜见。广东省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专家组组长李幸民告诉记者,从10多年前,省教育厅就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要求每所高校要有基本的人员构架,有领导牵头,有专业的心理老师配备。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的摸底,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方式,做好预防、预警、提前干预。总体来说,有效防止了高校出现极端心理事件。
  “学校没出问题,但这并非每个大学生的心理都健康了。”李幸民说,大学生属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半只脚踏入了社会,要面临学习、就业、处理人际关系和两性关系,有的甚至对人生产生怀疑,是一个十分敏感和脆弱的时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极特殊的“问题学生”需要干预,大学生的“小心事”大多数是“自愈型”的。但表面没事是否就“痊愈”,这很难说。
  学生进入学校心理咨询室,能不能放得开,会不会仍然把心理老师当成“学校管理者”,是一个“身份屏障”的问题,场面常常遭遇尴尬,需要心理老师运用一定的专业手段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另一方面,学生找社会的心理医生的个案很少,一是并非每个学生对心理医生正确的认识,二是经济问题。“这同时呼唤引入第三方机构,引入社会力量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让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没有漏网之鱼。”李幸民说。


  “风聆”或能弥补学校心理干预缺陷
  这次,甘露春天心理咨询基地与大学生免费心理App合作或许弥补了这一缺陷。
  记者从相关负责人获悉,大学生免费心理App“风聆”是广州一高校的大学生发起,由社会企业赞助的全国首个公益性心理聆听服务移动平台。利用大学生爱玩手机,喜欢上网等特点。学生可通过APP的语音留言,心墙发表心情等方式,链接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公益项目督导享受免费服务。让大学生随时随地、自由表达情绪,引导大学生走出困境。目前该平台有大学生志愿者30多人,加上QQ群、微信群的学生志愿者达100人。
  据悉,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上岗”前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2个月的学习和模拟聆听才能上岗,上岗后,每一个个案需要做足详细的笔录。心理咨询专家和项目督导则需通过笔录和志愿者反馈情况,进行适时的介入和督导,确保服务过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