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活动动态 >> 正文
古镇义工创新公益模式,探索“以商养善”
作者:记者/林晓琼 发布时间:2016-07-01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一封题为《“灯都·凉山”有爱暑假自强少年成长之旅》的邀请函在微信圈中广为流传。如果这场“凉山之约”实现,在7月12日—14日,将有12名凉山的小朋友来到古镇,12家爱心企业也会与他们开启一场“十年之约”,用10年时间去帮助凉山的孩子一步步走出大山。
    “12个灯都少年+12个凉山少年+12家爱心企业”的背后,是古镇心晴义工队对社会组织携手政界、商界跨界做公益的新尝试,也是对“以商养善”这种慈善新模式的探索。


惊险▶▷运送公益物资差点掉下悬崖
    去年11月底,一条来自朋友圈的信息令心晴义工刘果印象深刻。这条信息的内容是呼吁爱心人士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衣服。“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衣服很多,如果我们把不要的衣服集中起来送到山区,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还能实现资源再利用。”刘果将这个想法告诉心晴义工团队队长区松健,两人一拍即合,随后发起了一场“向大山孩子捐赠衣服”的暖冬活动。
    “我们联系了团委,团委帮我们发动志愿者。后来我们又联系了星巴克等机构,在全市多个店面设立旧衣物回收点。古镇镇青年企业家协会也帮我们介绍了秦粤物流和金利达物流公司,他们帮我们免费运送衣物。”区松健回忆。
如此,一场由义工发起,政府、商界、社会组织跨界合作的爱心活动开启。“我们本来计划收集500件衣服。但短短两个星期就收集了超过3万件衣服。”在经过10多天的整理和消毒之后,这批衣物由刘果和另一名女义工一起,护送到四川甘孜州和云南怒江州两个地方。但运送衣物的过程中,却遭遇了一番曲折。
    “我们沿着窄小的山路一直开,突然发现前面无路可走,差点摔下悬崖,后来才知道前面是断头路。”当时气温零下10oC左右,周围黑得伸手看不见五指,只剩下凛冽的寒风在“呼啸”。刘果只能和车里的另一个伙伴下车,两个人分别拿着手电筒,一个照前面,一个照后面,好让司机在黑暗中后退。
“那时退车的速度比走路还慢,我们都快崩溃了!”突然,一束光从远方投来。原来,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看到有车开错了路,专门走出来看个究竟。在这位老人的帮助下,刘果他们顺利完成了倒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先后将衣物送到四川甘孜州和云南怒江州孩子们的手里。
看到山区小朋友穿上漂亮新衣服的图片,心晴义工队的队友都开心得笑了,唯独义工赵强的眉目间露出一丝担忧。


探索▶▷“以商养善”创新公益模式
    作为心晴义工,赵强之前有一次出差到浙江,也有过给四川大凉山的孩子捐赠衣物的经历,不过这场经历带给他的不是快乐,而是困惑。
“我送去衣服之后,受助的群体不久后又写信给我,希望我们能捐给他们更多衣服。”为了探究这封陌生来信背后的真相,赵强两次孤身一人深入大凉山,结果,尔哈小学这座“云端上的学校”带给他的震撼,比那封陌生来信更强烈。
    “那里只有一个二年级的班,54名学生同上一节课,其中年纪最大的15岁。当地的人生病的时候,也没有医生可以看,就拿两个鸡蛋放在一个碗里,希望通过祈求治病。”眼前的一切让赵强觉得,要改变山区的落后,不仅要“送进去”,更需要“带出来”。
    于是,在他的发动下,一场“灯都·凉山”自强少年成长之旅便启动了。活动邀请函中,有一句话特别醒目:活动全程免费。这种免费慈善的背后,潜藏着的是对“以商养善”这种全新慈善模式的探索。
    今年6月初,心晴义工队首次成立灯都创客联盟,开展创客沙龙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心晴义工队链接了团队中的商业资源,凝聚了商业团队中的慈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目前青年企业家协会已经计划与其中一位凉山学生达成‘十年之约’。”
    不过这只是前奏,心晴义工队有一个更大的规划:“我们计划将咖啡、音乐、文学与慈善结合起来,通过众筹的方式启动爱心咖啡屋,顾客捐赠一本书便可成为会员,无偿换取另外一本书籍阅读。咖啡店的盈利部分,我们将拿出30%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