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关于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和全国、全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
省文明办:
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全面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文明委、省委省政府又先后就该项工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透彻的阐述,全面规划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对我市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尤其在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构建社会化大德育体系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6月22日中央文明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山作为全国六个发言单位之一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我市近期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学习和专门研究,把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工作会议精神列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于7月26日召开了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我市贯彻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报告如下:
一、关于工作的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现代公民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着力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显著改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文化环境的显著改善,教育活动阵地的显著扩大,工作整体合力的显著增强,努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关于工作的主要措施
第一、完善工作机制,发展社会化大德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德育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为社会化大德育体系做好组织保证;走出校门,依托社区,使学校教育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形成大德育新格局;结合实际完善督导机制、落实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社会化大德育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作用,形成合力,真抓实干,使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时时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事事有人操心。
第二、坚持以德育人,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推进素质教育,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和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强化四项教育,即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培养弘扬民族精神及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教育,加强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拓宽三大渠道育人,即推进德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创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熏陶育人作用;落实德育“两全”模式,教职工全员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以德施教;加强德育科研,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列入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学校德育工作要走出校门,采用有效方式,积极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大力支持各学校与一些单位建立“文明共建”关系,普遍推行学校聘请兼任法制副校长的成功经验。
第三,优化道德风气,建设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社会道德环境。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努力使社会道德风尚与学校道德教育相一致,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行为规范相协调。集中树立一批公民道德建设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先进典型,为未成年人和全体社会成员树立道德榜样。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遏制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端正社会风气,形成健康向上、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同时,实施“阵地工程”,加强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尽快落实各类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和优惠开放的政策措施。对公益性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各类教育基地、活动场所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要,充实展出内容,改进展示手段,培训讲解队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加强家教指导,关心和帮助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突出对家庭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指导,重点帮助农村、社区等基层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树立和宣传一批“以德育人”好家长典型。各级关工委、妇联、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建立起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和服务网络,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情况,积极创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教讲师团、社区指导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校家、园家联系和沟通。开展各种帮扶助教活动,组织儿童专家、社会工作者,为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第五,实施“净化工程”,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大力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未成年人的思想阵地。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把查处色情口袋书、黄色卡通画和暴力游戏软件、流氓玩具等列入“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制造传播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查处,依法严惩。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要守土有责,自觉抵制低俗媚俗之风,净化报刊银幕荧屏,清除不健康内容和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节目及广告。教育部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积极倡导“文明上网”,逐步在校园、街道或社区文化站建设一批“公益性网吧”、“阳光网吧”,对未成年人开放,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远离“黑网吧”和不良“网吧”。要繁荣文艺创作,树立精品意识,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创作充满时代气息又有童真童趣的、未成年人喜读乐看的文艺精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第六,加强新闻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市属各新闻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报道,作为今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组织精干力量,及时而又广泛宣传报道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和工作要求,及时宣传报道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动向。抓紧开办一批生动活泼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播放一批未成年人喜读爱看的影视作品。同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对不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及时揭露批评,推动改进工作。把媒体宣传与社会宣传、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电部门抓紧调研,做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综艺频道、电视剧频道等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电视节目落地、覆盖工作。
特此报告
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