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7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正文

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下篇)

传授知识应与道德教育融合
  市教育局团工委副书记何倩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抓好教育教学这一主渠道,把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何倩建议改进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相衔接的研究,把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同时应当按照未成年人思想形成的规律特点,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使学校德育课程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课程。另外,要注意对行为偏差、或有轻微违法行为学生的帮教、挽救工作,建立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余热
  “要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队伍的余热。”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颜志定在接受采访时说。
  颜志定说,老同志以他们的经验、威望和人格魅力,对未成年人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较强的影响力。“五老”队伍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故事会等,组织未成年人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辅导,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颜志定认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基层,要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深入校外、家庭和社区,特别是要与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农村家庭和流动家庭的子女进行结对帮扶。要努力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利用爱国主义报告团、公德教育宣讲团、失足青年帮教团等,深入基层,或给他们讲述一个革命故事,或带领他们观看一场爱国主义电影,或组织他们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帮助教育未成年人。

 

团市委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团市委副书记黄焕利认为,未成年人在思想品格方面的可塑性很大,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未成年人模仿意识强的特点,通过体验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自律自护意识。各级团组织可以组织未成年人到东海少年军校去当一天军人,到滕头村去当一天农民,到城区道路上当一天交警等,通过这些情景式的体验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明意识,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黄焕利说,当前社会上有部分未成年人沉湎网吧,荒废学业,其原因之一就是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活动场所太少。所以,一方面要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各级团组织要联合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查处非法网吧、电子游戏场所、口袋书等,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阵地建设,让青少年学生课余有个好去处,如协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等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空间。

从小处着手
  东恩中学校长任善亮认为,要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应该从小处着手,从学生的身边事做起,让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据介绍,东恩中学一向将教会学生做人放在学校工作最重要位置。早在1994年,该校就推出了“孝敬教育”,教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烧一次饭,或是给父母长辈送一件礼物……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然而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促使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年,该校再次推出礼仪教育,教育学生承袭传统的美德,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个人素养。
                   

 

 不良行为根源多出自成年人
  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从事幼儿工作的教育专家。专家认为,现在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如要找根源,多半是出自成年人。
  专家向记者分析了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和造成父母权威丧失,孩子缺乏温暖和安全感;对待孩子粗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缺乏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忧郁;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不良行为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父母及祖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
  专家认为,应当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提高素质。
                                     

幼儿篇

  数日来,记者先后到市第一幼儿园、宁波宝韵音乐幼儿园等一些幼儿园调查。这些幼儿园的负责人都向记者谈了不少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记者列举其中的共性问题如下:
  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与同伴正确交往,造成孩子横行霸道。具体表现: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不管什么情况都要抢过来让自己先过个瘾。反之,不合自己意的玩具却摔得乱七八糟。
  胆怯怕事、爱哭,不敢大声说话。具体表现:每天上幼儿园时都要紧紧揪住家长衣角不肯放松,一旦家长要“溜”就放声大哭。在幼儿园里老是躲在角落里,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人呆坐在屋中”的架势,老师问话总是爱理不理。
  心理孤僻,没有满足感和快乐感。具体表现:虽然也和大家一起玩耍,但比较麻木、迟钝,就是好看的衣服给他穿、喜欢的玩具给他玩、好吃的东西尽他挑,也不会表现出快乐和满足。

  

 两辈人捧起的“小皇帝”
  今年5岁的彬彬生得虎头虎脑。因他家几代单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他奉为“小皇帝”。彬彬提出任何要求,长辈们都不敢说一个“不”字。彬彬上幼儿园后,两代长辈不但不教育孩子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定,反而给老师提出了种种要求。如“我们家的孩子任性,你们要让着点”、“吃饭时应喂得小心,他不吃肥肉”等等,老师无奈地说:“这样的孩子,以后怎么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呢。”

  

  新生代“小霸王”
  6岁的张咪长得文静,性格乖巧,在幼儿园里深得老师和同伴的喜欢。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对保姆说话也恶声恶气。时不时口吐脏言“笨蛋,快给我拿来饮料”、“猪猡,还不烧饭去,我肚子饿死了”,口里骂着,还把衣服、鞋子扔得满地都是。保姆被她弄得团团转才肯罢休。

  

 超市里抓起糖果就吃
  采访时,一位朋友告诉我:你要写的都是“大路货”,我看到的比你讲的还要厉害呢。上月的一天下午,一个30多岁的女士边逛商场边“顺手牵羊”,拿起身边的小零食吃,她约四五岁的女儿也学着她妈妈的样,不停地将糖果、散装的零食往嘴里放,她妈妈看到后,还投去满意的目光。

                                 

小学篇

  谁丢了橡皮和铅笔?”教室里,陆老师手举橡皮和铅笔向同学们询问,可是好像没有一个人曾经丢过东西。陆老师一边将失物放进自己的抽屉,一边很是无奈地说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马大哈,不仅老是丢东西,而且丢了以后还不知道!”另外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类似的失物他那都快满一抽屉了,什么都有,铅笔、钢笔、人民币、卷笔刀,有时甚至还有价值几百元的手表,可就是没人认领。
  采访中,不少班主任老师对记者介绍说,不仅做事“马大哈”,如今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自理自制能力差
  自理自制能力差,这是如今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个通病。一些老师接受采访时介绍说,除了老丢学习用品,许多孩子居然连每天的书包都要父母来整理。课桌抽屉里塞得乱糟糟的,喝完矿泉水不盖盖子弄得“水漫桌凳”。有的学生甚至连作业本放哪都搞不清楚,等到要交作业时,他还得打电话问妈妈。就说每天做作业吧,那错误率更是高得吓人,同样一个错误,有的学生可能重复犯五六次。一问,原来平时家里做作业,都由爸爸妈妈检查一遍,他自己从不检查作业。

  

                  唯我独尊
  一位姓郁的老师向记者谈起一件事。那天她同几个学生一起上了公交车,学生们一上车便抢到了位子,一路上没有一个学生向她和后来上车的老人让座。“现在的孩子好像不懂得什么叫尊重!”郁老师感慨道。有老师还反映说,现在的小学生普遍表现为民族意识、爱国意识淡薄,每天早上国歌声起,老师们都已恭恭敬敬地立正,可孩子们有的耷拉着脑袋,有的随随便便敬个礼,有的居然还稳稳坐在椅子上。
  每天放学后的情景总是让一些老师感觉很不舒服。学生们一走到校门口,便将书包往年迈的爷爷奶奶手中一塞,自己就蹦蹦跳跳地走了,全然不顾身后的爷爷奶奶累不累。

  

                  缺乏宽容心
  现在很多孩子日常言谈举止经常表现出自私和缺少宽容心。一位姓王的老师告诉记者,班上有个同学,成绩不错,可就是容不得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每次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时,他总会千方百计地对同学进行挑刺,数落别人的不是,因为在他心里,自己是最好的。不少孩子对待父母、长辈更是缺少体谅之心,碰到家长来接他迟到了或学校的活动家长有事无法参加时,就大发脾气。

                                 

中学篇

  由于年龄和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中学生模仿、从众心理较强。记者调查时发现,在校园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记者发现,学校图书室里的一些书刊被撕页或被随意涂划,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有的被损坏。一些学生在食堂里买饭(菜)插队,在校园里乱丢垃圾。另外,有一位从事思想教育研究多年的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学生喜欢动“歪脑筋”,在信封的邮票上涂上一层胶水,收信人可以将邮局盖在上面的邮戳擦掉后重新使用;有的学生总是互发“搞笑短信”,如“天使”是“天上掉下来的鸟屎”、“偶像”是“呕吐的对象”等等。

  

                 社会生活影响学习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消极东西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学生由于家境富裕,在校园内大摆阔气,不穿统一的校服,而是穿名牌衣服、鞋子,骑高档自行车,并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有的学生喜欢讲排场,过生日时去酒店或歌舞厅包房间,搞大型聚会,费用甚至上万元。有的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有时甚至逃课去上网,夜不归宿。

  

                 不良习气被带到校园
  由于中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也被带到了校园里。据一些教师反映,有的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向弱小或富裕家庭的学生强行索要钱财;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学会了吸烟、喝酒、搓麻将等;有的学生讲哥们义气,参与打架斗殴。一位校外辅导员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市区某中学有一位初二年级学生,为了帮朋友出气,带着水果刀与校外的青年打群架,混乱中他用水果刀扎伤了对方一名小青年,并伤及内脏。伤者由于及时送往医院才得以脱离危险,而这名学生则被公安机关拘留,并赔偿了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