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7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正文

赢得青少年才能赢得未来

□本报评论员 范伟

 

是否重视培养未成年人,怎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怎样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事关我们党的前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事关中华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这是至为重要的问题,是全党都要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对待这个问题,必须从党的事业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从中华文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然,思想重视、认识提高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思想道德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比如,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重视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为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等等,这些都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必须重视解决的迫切现实问题,这里不作展开论述。如果仅从思想教育本身来看,非常重要的还在于“改进德育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成功的一个“成功法宝”,是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但“世易时移”,在我们党已经执政半个多世纪而又将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的优良传统当然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附带提一下,我们的有些同志已经把很多传统的“法宝”丢得差不多了),但是这种继承和发扬又一定要和新的时代条件相联系,一定要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交往日益密切频繁、知识更新大大加快、信息交流快捷广泛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过去沿习日久、习以为常的许多做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的要求了。不客气一点说,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作为被教育者的广大青少年往往比“教育者”求知欲更旺盛,思想更活跃,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更“先进”。无疑,这对“教育者”是极大的挑战。挑战面前怎么办?唯有学习,别无他途。也就是说,我们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以“对话”取代空洞无物的“说教”,以“交流”取代居高临下的“灌输”,以教育方式的改进、教育水平的提高来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赢得青少年,才能赢得未来。在中国共产党83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倍加感觉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深刻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