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法制委员会对加强在校学生法制和道德观念教育表示关注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5年2月23日 第 3698 期 A3版
青少年学生的法制与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前天上午,出席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对此表示了担忧和关注,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更好的教育形式,实施有效引导,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出力。
抽烟是为了协调同学关系?
一位政协委员以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为例,道出了心中的无奈和担忧。他说,小孩今年读技校,不仅迷恋上网,还经常和同学一起抽烟、喝酒,有一次,儿子和几个同学到家里来玩,还偷喝了家里珍藏的6瓶酒。自己责问儿子,你身为学生会主席为何还要抽烟喝酒?这不是在同学中带了坏头吗?儿子的回答是:恰恰相反,抽烟正是为了搞好同学关系,你不抽就会与同学关系疏远。
“现在一部分学生的行为实在有些难以理解。”这位委员说,“早恋、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也不少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乃当务之急。”他说,有的学校管理有问题,即使是封闭管理,学生打个招呼就能出外,半夜不归去上网或泡吧也没人过问。更有甚者,有人曾向他反映,几次看见有学生在酒吧,他们身旁坐着的竟然是一些“三陪”小姐。
学生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政协委员黄泽科也对青少年学生中这种不良现象表示担忧。他认为,这是个涉及范围广泛的课题,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本人都有责任。对青少年的教育,社会氛围很重要,不良的社会风气必然对青少年造成影响,单靠学校和团委等几个部门来帮教是有限的,要靠家长和全社会力量。对青少年的教育,关键在引导、疏导,而不是家长式的压堵。如电脑上网,网上有负面的东西,但更多的是正面内容,不可能“封死”不上网,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引导他们上健康的网站。我市目前倡导的“绿色上网”就是这个主题,也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担任团市委副书记的黄泽科对记者说,对“问题”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长期努力。
用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针对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