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笑声先入,一组幼儿笑脸、家庭合影的镜头)
解说词: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在给家庭带来无尽欢乐和希望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终身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们用全身心真挚的爱尽情呵护着他们,渴望他们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茁壮成材。
(画面:一组家人游乐的精彩画面)
解说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础。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画面:人群、红绿灯、握手、吃饭、照顾老人)
解说词: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开始,父母就成为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用最纯洁的眼眸清晰的扫描着周围的一切。父母待人接物 的态度、评价标准,往往会成为孩子评价是非善恶的依据。父母的要求往往能成为孩子们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培养、行为规范的养成、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性别角色的塑造都是在家庭教育的范围内完成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家庭教育所特有的权威性、终身性和深远性始终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画面:孟母、五子登科画像、高山梯田、大树)
解说词:孟母三迁,择善而居,终于培养出一代圣人孟夫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些成功的育子故事早已成为世代佳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则把挚真的母爱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千百年来,烛光灯影里不知映照着多少母爱慈颜,昏花泪眼中不知凝聚着多少叮咛嘱托。
(画面:大自然中的动物之爱:舔犊情深、哺育之恩等)
解说词:母爱和教育并非人类的专利。尽管只是处于本能,它们也有着缠绵不舍的情爱呵护,有着"言传身教"与"以身作则",有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殷切的希望。
(画面:灯光闪烁的街市、人群、牵手的母子)
解说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数代同堂让位于现代的三口之家,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农民工家庭、困难家庭、问题家庭的大量涌现,使得当代中国家庭在结构、形态、伦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而面对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孩子们欣喜,家长们有些茫然了。
(画面:北京晚报一组镜头)
解说词:这里是《北京晚报》开设的育德热线,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的接听着来自全国的热线电话。四个月来,她们一共接到了1000多个家长咨询电话,300多个邮件。
(画面:采访《北京晚报》育德热线主任杨威)
同期声:杨威--反映的问题,围绕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厌学,青春期恋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画面:学习的镜头、各种乐器、舞蹈训练、打人、逃走)
解说词: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认为家庭是学校教育功能的延续,在升学压力下,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业当成了日常生活的核心甚至是唯一目标。一些家长对智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孩子品德修养的要求。为了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不少家庭在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总是不遗余力。但在子女道德修养的熏陶方面,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还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又恨铁不成钢,"棍棒教育"、"精神虐待"的现象时有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画面:相关画面)
解说词:2000年浙江金华一名叫徐力的高中生因其母亲对自己学习成绩要求过高而将其母亲杀害; 2001年,贵州两名15岁的孪生姐妹中考不理想,怕父母责备,经过精心策划毒死父母;2004年,湖北省襄樊市一名男中学生因不堪父母的棍棒,流着眼泪跑进派出所要求坐牢。
(画面:翻滚的大浪,撞击的海水、单飞的鸟。吹破气球)
解说词:毋庸讳言,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真实的,然而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迁就、容忍和袒护,却使孩子性格上懦弱、任性、自私,生活上娇气、懒惰、散漫,甚至直接导致一些未成年人从小性格扭曲,人格残缺,以及许多心理疾病,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另外,独生子女的孤独忧郁、单亲家庭子女的亲情残缺、困难家庭子女的自卑无助、问题家庭子女冷漠无情等问题目前在未成年人中的表现也很突出。
(画面:采访"知心姐姐"卢勤)
同期声:卢勤--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在家里都比较娇惯,家长在家里,父母的教育可能有些误差,所以现在(孩子)出现了三无,一个是无能,第二个是无情,第三个是无责任感。无能呢,就是因为父母包办的太多了,什么都替他们干了,所以很多孩子在基本的生活条件,基本的生活能力很多孩子都不具备。像我们上次去搞夏令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就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煮鸡蛋吗?她说爱吃,我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和我家鸡蛋长的不一样,我说你们家鸡蛋长什么样呀,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我又问这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看到过大人煮鸡蛋和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大人剥好了放在孩子面前吃的,后来我又问别的小孩,你们都知道鸡蛋是从哪来的吗?他们说知道,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解说词:面对当前物质的极大丰富,精神世界的相对空虚,心理压力的逐渐加大,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父母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画面:拉练、上山、训话)
解说词:这是一支特殊的拉练队伍,他们沿着红色长征的路途跋山涉水,已经步行了一千公里。而参加行军的是一群被认为是"学校不愿要或学生不愿再上学"、"家庭不愿管或管不了"的所谓"问题学生"。
(画面:孩子无助的脸。)
解说词:据统计,我国目前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未成年人已占有一定比例。他们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歪脖树",灿烂的前途似乎已经与他们无关。 江苏淮安的徐向洋工作室则把这些孩子聚集到了一起,他们相信:孩子们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天生厌学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苍白的说教,而是正确的 引导和实际的帮助。
(画面:采访江苏徐向洋工作室负责人徐向洋及学生)
同期声:徐向洋--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过程当中,走掉了自私、懒散,把强壮的身体,体魄走出来了,把团队精神,把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这种人类应当拥有的精神美德走出来了,走出了家长愿意看到的非常灿烂的一切。
同期声:学生--感觉在城市里住惯了,来这里训练感觉特别特别苦,所有的东西都不适应,床也好,食物也好,挺磨练人的意志的在这里。
同期声:学生--我一千公里都走下来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
(画面:新新人类。)
解说词:究其根源,在走出家庭之前,这些孩子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正如许多问题少年"病因起于家庭、病象显现在学校,病情恶化在社会"一样,他们无一不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的牺牲品。
(画面:采访"知心姐姐"--卢勤)
同期声:卢勤--我们"知心姐姐"杂志曾经在全国孩子中做了个调查,假如你能够得到爸爸妈妈新世纪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全国3671名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56%的孩子写的是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进步,并且肯定我。54%的孩子写的是希望爸爸妈妈不要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我们原来以为玩的时间多一点儿,多给些零花钱,能够受到孩子的青睐,实际上这两项只占24%和1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评价的心理需求,大大胜过了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
(画面:采访北京博尔达学校校长皇甫军伟)
同期声:皇甫军伟--家长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原则,也是我所提出来的教育理念爱与欣赏,所谓爱是什么,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具体表现为对孩子的第一点尊重,第二点信任,第三点就是宽容,这才是爱的具体表现。
解说词: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言传身教。
(画面:相关画面)
解说词:这是乌鲁木齐的一个普通家庭,夫妻二人都是小学学历,妻子方永玉长期待业在家,丈夫陈有政是一名汽车司机,一家人的花销开支都依赖于陈师傅微薄的工资。这几天,夫妻二人满面喜庆,眉眼之间掩饰不住他们内心的那份自豪与喜悦,他们的三个孩子在几天内连续接到了三所院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画面:采访:三个孩子)
同期声:大女儿陈新梅--这是我爸爸,我觉得他在我心目中,如果拿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非常敬业,非常踏实。
同期声:二女儿陈新华--我觉得我爸爸虽然没有像我们这样经历过正规的学历教育,没有文凭,但是他非常有知识,有文化,我妈妈没有进过校园的大门,但她爱自学,懂道理。
同期声:小儿子陈永刚--是我父母用一辈子三十年的辛劳换得了我们三个人的今天。
同期声:二女儿陈新华--再一个我爸爸是长途汽车司机,跑遍了天山南北,但是每年寒暑假就带我们三个人全部都走遍新疆的山山水水,一个是开眼界,再一个就是说他的很多做事的方法,那种认真、细致、负责的那种精神来,就是说给我们潜移默化造成一个影响。
同期声:陈有政--家长在单位里面敬业精神、好好工作、任劳任怨,这个家长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要有,我们以后大人做的每一件事情要为娃娃做出榜样来,娃娃跟着大人学。
(画面:报纸、网络相关画面)
解说词:无独有偶,除此之外,位于河南伏牛山麓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里也走出了三位博士生;在上海一个普通个体医生之家走出五位博士生;在江苏响水县的小学教师之家有三位学子负笈海外,攻读硕士……尽管我们不能把高学历定为唯一的成功典范,但从他们成功的教子经验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巨大作用.
解说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跟父母的言谈举止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家长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画面:一组孩子们的心声)
同期声:学生--每次跟您发生争执后,我都好想告诉您,既然宠了我,就不要老说把我宠坏了。
同期声:学生--请不要看我的日记,随便进入我的房间,我已经长大了,请您自觉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同期声:学生--您心情不好,别拿我当出气筒啊
同期声:学生--如果您想跟我做朋友,那就放下家长的架子,不要老拿家长的身份来压人。
同期声:学生--请不要要求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同期声:学生--为了成长,请允许我们犯些错误。
同期声:学生--我需要帮助,更需要独立。
同期声:学生--不仅需要您所教给我们的,我们还会学习您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比如说缺点。
同期声:学生--如果我是一朵菊花,请您不要在夏天让我开放,如果我是一株白杨,就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画面:时尚街区、人群、家长与孩子看书、谈心)
解说词:面对新的理念,新的意识,新的人生课堂,面对家长心理以及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误区,家长们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基本教育素养,消除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障碍,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优势。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优势互补,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课题。
(画面:采访家庭研究学会专职副秘书长--王云)
同期声:王云--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孩子在不断的成长,我们的一些家长仍然在用一些旧的思想和一些原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显然是不适合现代孩子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帮助家长们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改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所以办了这样一个家长学校。
(画面:家长学校、家长上课、作笔记)
解说词:家长学校的成立,重新唤起了家长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们重新拿起纸笔,走进教室,用他们心灵深处最挚真的爱去体会、去感受、去反思、去理解、去改变。
(画面:采访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
同期声:黄晴宜--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者,必须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子的能力,要言传与身教并重,成功的引导孩子,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创美好的未来。
(画面:一组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快乐的少年儿童、各行业的人像)
解说词: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说过:"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