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小学课堂、校园空镜、小学生文体活动、农村小学)
解说词:如果说产房是一个新生命的起点,那么小学、中学的校园,就是每一个学生梦想开始和希望放飞的地方。孩子的心房就像春天的泥土,撒什么种子就会开什么花。未成年人阶段的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甚至还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解说词:2004年9月28日,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再次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真正贯彻"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方针,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画面:孔庙、孔子教学活动的古代绘画、国外学校教育的空镜)
解说词: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把被称为"君子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礼"和"乐"都与道德教育有关。
解说词: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培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民族情感,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养成。
(画面:学校和未成年人意象)
解说词:"教书育人",顾名思义,"教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育人"。培育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心灵、高雅品位的人,在学校教育当中具有核心的地位。
(画面:一组校园空镜、升旗仪式、高山流水)
解说词: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性尚未成熟,理性尚不健全,感性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往往最能激发起未成年人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的模仿欲。
(画面: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快乐电影课)
解说词:这是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个星期五是他们在学校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在第三节数学课后,就是他们最喜爱的"快乐电影课"。他们今天看的电影是70年代国产动画片《萝卜回来了》。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兔子出外觅食捡到一个大萝卜,舍不得一个人吃,送给小猴分享,小猴也舍不得吃,又去送给小熊吃……就这样送来送去,最后,萝卜竟然又回到了小兔子家。
(画面:老师采访)
同期声:老师--电影课呢孩子们特别喜欢,因为这个形式特别新颖,又看电影,然后有表演,可以唱,可以说,大家可以动起来,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就像今天,孩子们来表演,包括老师呢也加入到他们当中去,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这么一种形式。
解说词:在进行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第 一附属小学校将电影课确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进行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每个星期的这一堂课,学生们都是在这样的模仿、讨论和欢笑声中度过的。
(画面:采访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朱慕菊)
同期声:朱慕菊--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没有能够和儿童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只是儿童品德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这样一个道德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一种道德的情感和道德的判断。道德教育一定要和儿童的生活联在一起,让儿童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来体验一些道德的标准,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面都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就是学生怎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解说词: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开展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艺术课中的情感陶冶、体育课中的协作竞争、文化课中的求知创新都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当代道德教育的新内容,也是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新要求。
(画面:采访教育部部长周济)
同期声:周济--我们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的发展,在这个当中要特别强调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我们要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面都能够融入德育的基本内容,把德育和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教育的各个环节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画面:人大附中心理课)
解说词:宋丽波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在她的教学计划中,有一门"灵感与心态调整训练课"。"灵感与心态调整训练课"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当中一些心理问题,师生共同交流,通过现代心理分析的技术进行心理分析和调试。也许这种课程的内容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内容,但是,其中所表现出的理解与平等、尊重与关爱的理念,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画面:采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老师宋丽波)
同期声:宋丽波--我们学校的校长,刘彭芝校长他就提出,德育的核心是心育,最低的底线就是要以心理健康为标志,那么现在这个学生现在主要是表现在什么问题上呢?心理比较焦虑。
解说词:宋丽波认为:当前学生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由考试、人际关系和情感三个主要因素引起的,共同表现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
(画面:学校图书馆、校园空镜、一组文体活动)
解说词: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其个体意识逐渐形成,自我主宰欲望日趋强烈,伴之而来的是自主情绪和逆反心理的增强。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把每个学生都当作鲜活的生命个体,才能取得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才能拓展道德教育的渠道,创造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式。
(画面:北京后海、荷花、博尔达课堂教学)
解说词:在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北京后海南岸有一所学校,它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博尔达"。自2001年成立以来,学校已接受了200多名所谓的"问题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曾被认为是无法教育甚至连家长都准备放弃的学生。
解说词:博尔达学校十分注意把德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用创造性的教育实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
(画面:采访北京博尔达学校校长皇甫军伟)
同期声:皇甫军伟--思想道德这方面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把道德观念转化为一种能力。
解说词:皇甫校长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比喻成杯子和水。在这里, "水"是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学生的人格素养,就如同是一个盛水的杯子。杯子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它最终的容水量。在教育实践中,如果片面地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就如同只想注水,而不去关心打造一个更大的杯子。这既脱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可能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德育的目的是把杯子做得更大,做得更好。
(画面:博尔达语文教学、教师授课、办公画面一组)
解说词:在爱与欣赏中,在理解与宽容中,在科学的道德教育和心理调节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道德苏醒",他们在博尔达得到的是一份通向光明的心灵地图。
解说词:教育学者普遍认为,把德育教育列入学校的一门课程,仅仅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创造一种鼓励诚实,尊重别人的氛围。
解说词:一位小学生在他的作文里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五年级的时候,他们学校为了迎接"卫生大检查",把学校一层的男女厕所,提前一天就锁了起来,造成了同学们课间上厕所的拥挤和不便。检查结果出来,厕所的整洁,使学校获得了嘉奖。学校派他去领奖,上台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解说词:德育教育一定要真实,决不能弄虚作假。这位小学生极不情愿的上台领奖,并把这件事情记在了他的日记里,说明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画面: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李海彬)
同期声:李海彬--少年儿童思想品质的培养是一件非常复杂、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仅仅希望通过几堂所谓的德育课,几次道德主题活动就想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幼稚的,学校德育应该贯穿于学校生活、课堂内外的方方面面。
解说词: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中小学教育是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要让未成年人在学习和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在举手投足,一点一滴之中,规范日常行为习惯,培养道德观念,从小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解说词:古人云:"人之善在教,教之善在师",一个人的成材在教育,搞好教育在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尤其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了无形的榜样。一旦他们的言行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会和我们的初衷南辕北辙。
解说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德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形象,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更应该具有严格自律、乐观向上、富有爱心的人格。教育者的身教和环境的陶冶在德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画面:采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同期声:管培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而且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学习、教育、宣传、考核、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师德建设、社会氛围等等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师德的水平。
解说词: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画面:采访优秀班主任代表--贺千红)
同期声:贺千红--如果说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期望,那么我们基层的班主任至少存在着40多个家庭的期望,而我们每位班主任做好了自身的工作,亿万个家庭、亿万个孩子也就能够构筑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我想首先要关注我们成年人自身的素质,教育应该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那么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中,责任、关爱和智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责任我想它的最好诠释就是一种态度,就是一种勤奋和点点滴滴的坚持,而教育是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尊重、严格、期待、关怀能够构成完整、健康的爱。
(画面:校园空镜、青山绿水)
解说词: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必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大教育观、大德育观之下,德育工作必须遵循未成年人知情意行的发生发展规律,将德育寓于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之中,从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使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下,自觉的承担起全面塑造自我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解说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积极作用,在这块寄托着无数希望的园地中,以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在欢快和谐的旋律中,广大的未成年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憧憬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