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正文

《托起明天的太阳》第五集

《托起明天的太阳》第五集
 
第五集 知行统一 重在实践
 
本集要点:当今未成年人的道德知行脱节严重;重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践行"式教育,把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未成年人设计德育活动,寓教于乐。

    (画面:一个孩子受到妈妈的感染,为妈妈端水洗脚的公益广告)

    解说词:这是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它展示的是"母慈子孝"的人间真情。今天,我们要培育孩子们对祖国和社会的爱心与责任心,首先就要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亲情,在实践中学会感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起步的。

    (画面:一组中小学生文体活动,一组参观体验活动。)

    解说词:情感、意志、行为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道德的养成,是一个认知、接受、体验的综合过程。少年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自身的体验,这是他们认知的重要来源。一位教育家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解说词:情感体验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成功的德育应善于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在明理中实践;用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画面:感动短信的相关画面)

    解说词:2004年9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感动"--首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围绕"感动"这个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感动、倾听感动、传递感动,共享感动。

    (画面:采访大赛参与者)

    同期声:参与者--通过在网上看其他选手的一些作品,能让我了解了许多新的东西,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还有他们的一些遭遇,确实有的那些作品确实比较感人,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比较唯美的故事。

    (画面:采访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可为)

    同期声:刘可为--运用这样一个网络短信这样一种手段,去运用于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既是现在的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状况决定的,也是我们思想道德建设与时俱进,这么一个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这样的一个大赛是在青少年用感动来发现真善美,来追求真善美的一种探索,是我们运用新媒体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

    (画面:蔡元培雕像)

    解说词:蔡元培先生说:"修身以实践为要"。道德不是纯粹的知识,不能靠简单地灌输。"实践育人",作为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正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特点,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画面: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电视台现场)

    解说词:这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电视台,虽然主持人、导播、编导、摄像都是清一色幼稚的面孔,但你看这明细的分工、井然有序的合作,还真像那么回事。

    (画面:采访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同期声:校长--那么我们为了体现知行统一的规定,本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体验教育的活动。

    (画面:采访女同学--校长角色)

    同期声:女同学--在没有做校长以前,我觉得当校长多容易呀,整天在办公室里面喝喝茶,看看报纸,接接电话,然后还能管老师,挺舒服的。

    (画面:采访校长)

    同期声:校长--一个是体现学校的角色,例如小校长、小老师、小门卫。第二个是体验家庭的角色,例如做一次爸爸,做一次妈妈,我当一次家。第三个层次是体验社会的角色,比如做一次记者,做一次编辑,在体验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画面:采访女同学--校长角色)

    同期声:女同学--做了以后发现当校长不是那么容易,虽然看我就做了那么一点点事,但是觉得挺辛苦的,真正当校长要为1400多名学生操心,还要时时关心到将近80名老师的生活和教育的情况,觉得当校长真的是不容易。

    (画面: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角色体验)

    解说词:道德教育要有意识地设置各种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是他们道德认知的基础。德育要想积极有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道德的内在需求,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参与道德实践。

    (画面:小厨师做饭的紧张过程)

    解说词:这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社会实践课。瞧瞧这手忙脚乱、不亦乐乎的样子,不知道这位小厨师是否体会到烹调五味的乐趣,并感受到父母们柴米油盐的辛苦呢?

    (画面:北京市西城实验小学少先队选举的过程)

    解说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少年儿童争做少先队干部的愿望非常强烈,其中表示愿意做队干部的占9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希望为其他队员服务,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项统计数字显示,72%以上的少先队员赞成轮流做队干部。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中开展的少先队干部、班干部民主选举实践活动,不仅反映了未成年人民主和平等意识的增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加。

    (画面:采访北京市西城实验小学老师和学生)

    同期声:老师--我觉得这个环境特别的宽松,因为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公平的,公正的,公开的,让孩子明白我们老师就是应该一视同仁,真正地选为班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小干部,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行,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这样孩子们就会无怨无悔,让那些真正能当干部的孩子当了干部,当不了干部的问题不大,觉得下次还有机会。

    同期声:学生--我认为这种形式是很不错的,因为它是从同学心目中选出优秀,而又能认真为班级同学服务的人选,所以这种选举是非常民主的,也是非常公正的,所以呢我觉得这样选举跟其他的选举方法相比较起来更容易发掘比较优秀的人才。

    同期声:学生--同学们选上我是因为很信任我,证明我的本职工作做的还不错。今后我会更好的做。

    同期声:学生--因为同学眼睛是雪亮的,这样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同学根据这个来评班干部是很公平的。

    同期声:学生--同学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可以看到同学很多工作,又不会有什么误会。

    (画面:一组天津、重庆、昆明、青海团市委在基地组织的体验活动)

    解说词:早在2000年4月,共青团中央就提出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行体验教育模式,组织少年儿童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式的学习,这是少先队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程,其目的正是为了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

    (画面:采访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高洪)

    同期声:高洪--体验教育的理念,主要的内容就是我们是要通过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当中的一些具体的体验,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那么体验教育的基本形式,我们是让少年儿童去扮演角色或者是进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那么在其中感受里面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画面:上海建平中学调查外来植物)

    解说词:上海建平中学的生物教师程红兵曾自费到云南考察,发现当地有一种奇怪的外来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不仅遏制了许多其他植物的生长,还导致许多当地昆虫地剧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回到上海后,他将全班同学带到郊区,做了一堂生动的生物实验课。

    (画面:采访上海建平中学生物老师程红兵)

    同期声:程红兵--我们要保护本地的生态资源,我们讲爱国,不但要热爱党,要热爱社会主义,要热爱我们祖国的生物,要热爱祖国的资源,这就是一种责任感。

    同期声:学生--祖国本有的那种植物的保护,更加提高我们爱国之情,一种维护国家,保护国家固有的生物的一种责任感,这也相当于政治课上我们学的那种社会责任意识。

    (画面:哈尔滨某中学成人仪式)

    解说词:现代心理学认为,渴望长大成人,是少年儿童普遍的一种心理需求;感性能力和记忆能力强是这个时期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他们总是对那些具有标志性的日子记忆犹新。1993年12月上海首创"18岁成人仪式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普遍关注,团中央迅即向全国推广。目前,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共青团开展青少年公民素质教育的重点项目和有效载体。

    (画面:孔子及古希腊哲人的画面)

    解说词:千百年来,人们早已在实践中认识到体验学习和道德成长之间有着天然而内生的亲缘关系。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惯或制约中寻求"。说的是从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一旦习惯养成,就会"不虑而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画面:采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

    同期声:张晓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能够有效地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这种教育方式,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了教育的主动性。

    (画面:小交警活动)

    解说词:因此,在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规范的同时,还要启发他们在实践中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交通规则的形成是用许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每个人固然都有在马路上行走的自由,但每个人同时也有遵循交通规则的义务。只有积极地理解道德规范所内含的禁忌,外在的道德强制才能变为内在的道德自觉.

    (画面:一组社会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画面,各地校园中学习生活的中小学生)

    解说词: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体验教育正在我国未成年人中得以全面普及。事实证明: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为此,体验式教育就成为近年来我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画面:采访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

    同期声:周强--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把握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我们现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比如说手拉手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体验教育、星星火炬代代相传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雏鹰争章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它就是照顾了未成年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受到教育,得到体验,得到提高。

    (画面:一组青少年参与活动中青少年的特写,笑脸。)

    解说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对"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关系做过精辟的概括:就时间先后来讲,道德知识在先、道德行为在后;但就逻辑轻重来讲,道德知识为轻,道德行动为重。因此,"知而不行,非真知也"。知道而做不到,仍然是缺少道德。因此,必须让未成年人的德育落地、从黑板上走下来,贯穿于德育教学全过程,必须让这种德育从书本中走出来,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走向社会。

    解说词:体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价值观,让广大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在实践中快乐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既是当今少年儿童的美好愿望,也是新时期大德育观对我们的客观要求。

    解说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够刻骨铭心。体验教育,正是通过设计一些现实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自然真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和热情,激发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最终达到道德培养的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