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2003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未成年人中,经常进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经常进入网吧的占30%,经常看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浏览色情网站的占61%。
(画面:汽车、人流、有关大众现代媒体传播方面的一些图像)
解说词:在信息社会与大众传媒的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无处不在。随着许多新的传播媒介和手段的应用,它们在传播各种有用和有益信息的同时,其间往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特别是一些不法的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未成年人自制力差、易受诱惑等心理特点,向未成年人传播贩卖有害信息,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后果。2002年6月16日凌晨,在中关村一个叫"蓝极速"的网吧发生了一起人为火灾,被夺去生命的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
(画面:采访居民)
同期声:居民--20多岁的,你说这个家长养这么大的孩子挺不容易的。
(画面:因上网没钱,把父母杀死的新闻图片;纵火烧蓝色极限网吧。)
解说词:这场无情的大火不仅吞噬了24条年青的生命,也彻底焚毁了他们的青春和父母的期望。在这次轰动京城的纵火案中,两个纵火犯是长期沉溺于网吧的中学生,他们分别只有十二岁和十四岁。
(画面:相关画面)
解说词: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技网全功能联入世界互联网,中国从而被世界正式承认为拥有国际互联网的国家。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已达87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17.6%,超过1400万。由于未成年人猎奇心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判断力,很容易迷失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
解说词:目前,与互联网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自2000年以来,牡丹江市县区法院判处的177名未成年犯中,有170名是受到网上不健康内容的直接影响。
(画面:采访学生、家长)
同期声:学生--只要我一没事儿的时候就会上网,在里面聊天了或者是打游戏。
同期声:家长--白天要学习,晚上回来休息,结果现在正好相反,一到了白天到学校就非常困,什么都干不了了,到了晚上马上回来一心就是上网,上网完了以后,一上就是一夜,一上就是一夜。
同期声:学生--上网的话当然可能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什么的,但是没办法,网络可能就有一些魔力吧
同期声:学生--然后家里管也特严,经常偷着出去玩儿。
同期声:学生--我妈也是,不让我去,不给我钱,然后我骗我妈说买书买资料,然后拿钱去上网,玩儿游戏。
解说词:2001年2月26日,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在2月25日晚上十一点多,浙江省金华市初一的学生冯晔,跨过市政区内桥上的栏杆,跳入江中,由于他不会游泳,最后溺水身亡。
同期声:冯晔父亲--不知道会发生这个事情,他把车子一扔,结果在这上面跳了,我从那这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解说词:冯晔跳江自尽是因为父亲责骂了他,出事的前一天,冯晔在网吧玩了一夜,第二天下午又去玩,晚上十一点多都没回来,父亲就到网吧去找,发现儿子在一家网吧正玩的高兴,就生气的打了他几巴掌,冯晔睹气之下跳了江,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同期声:冯晔同学--就这样没了,心里真的非常非常的难过,都是网吧害死了他。
同期声:冯晔父亲--网吧这东西太吸引人了,就像吸毒一样,一旦陷进去就不可拔了,不可自拔了,那没办法了。
解说词:也许,在众多因迷恋上网而酿造的悲剧之中,冯晔的死只是众多悲剧中的一件,但却向全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而又深刻的时代性新课题。
解说词:当下影视作品、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的观念意识,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画面:相关事件画面)
解说词:2004年8月23日傍晚,在北京西单民族大世界门前,两个中学生因为不小心碰撞了一下,发生口角,继而引发了一场群殴,导致一名15岁的中学生喋血街头,死于非命。据目击者讲,整个群殴过程,简直就是凶杀电影中的片段。杀人者在事后的讯问中坦白:他们经常看一些打打杀杀的暴力影片,血腥暴力的凶杀场面会让他们产生极其刺激的感觉。
(画面:采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齐欣)
同期声:齐欣--特别是现在媒体当中的一些暴力、色情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现在学校流行一些口袋书,有一些黄色的书刊、影碟,现在还有黑网吧里边的一些色情的内容、暴力的内容,对孩子的诱惑力是相当相当大的。
(画面:开展净化校园周遍环境的专项整治的镜头)
解说词: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各个审查环节都加大了力度,但是还有许多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虚而入,腐蚀着他们稚嫩的心灵。各类淫秽色情出版物,特别是光盘、卡通画册、"口袋书"、"粗口歌"、毒品与邪教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与学校内外,严重污染着校园及周边环境。2004年,由教育部、公安部牵头开展净化校园周遍环境的专项整治,开展了引导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毒品,远离邪教的活动。目前,"校园净化工程"在全国的许多中小学校逐步落实,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中小学生"远离不良文化"的专项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教育,自觉上缴不健康的口袋书、粗口歌等不良文化制品,做到不买、不看、不传,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
(画面:采访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五处处长张亚宏)
同期声:张亚宏--全国公安机关,采取多种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侦破了一大批违法犯罪案件,销处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整治了一大批治安乱点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画面:"扫黄打非"、收缴销毁了一大批不良读物和音像制品的镜头)
解说词:2004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重拳出击,进行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在全国范围内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29亿件,淫秽色情出版物1206万件,非法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99亿件。在这场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的轰轰烈烈的"扫黄打非"斗争中,不良读物和音像制品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地遏制。
(画面:相关画面)
解说词:由文化部、工商总局牵头对网吧和电子经营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端掉了一批黑窝点,关闭了一批违规经营场所。2004年,共取缔黑网吧4.7万家,查封违规网吧2.1万处,责令停业整顿3万家。
(画面: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和声讯台,严惩制黄贩黄分子的画面。)
解说词:由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牵头进行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和声讯台、严惩制黄贩黄分子的联合行动。2004年,共取缔1400多个淫秽色情网站;查处违规经营声讯台31家,取缔66家。
(画面:采访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
同期声:奚国华--最近我们根据有关法律相应制定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等一批法律法规,为规范网络的运行奠定了法律基础。利用信息产业的行业优势,做好技术和服务的支撑工作,我们鼓励开发网络安全产品,鼓励开发绿色的游戏软件,同时要求运营商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画面:采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卢麟)
同期声:高卢麟--那么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要求互联网上面内容提供的这些网站要求签订一个治理公约,就是你这个网站,你这个源首先要保证你躲开这些或者是排除这些黄色的东西、黑色的东西。
(画面:打击含有暴力、凶杀、恐怖内容的影视节目的镜头)
解说词:由国家广电总局牵头实施的银幕荧屏净化工程,消除和严格限制了许多含有暴力、凶杀、恐怖内容的影视作品。规定广播影视不能借报道新闻、宣传法制之名,展示和公开披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细节和作案方式。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画面:采访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副主任李宗达)
同期声:李宗达--净化工程是我们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今年总局重点抓的一项工作,要求所有的电台、电视台杜绝这些不健康的内容,给我们广大少年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绿色的广播影视文化空间。
(画面:电脑网络,12个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相关内容)
解说词:2004年3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向全国发出号召,为全国未成年人做15件实事,其中包括新建12个有关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为未成年人上网找"社区网络文明行"的同伴,切实利用网络,净化网络。结合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网络宣传教育活动
(画面:采访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郝向宏)
同期声:郝向宏--以中青网为代表的青少年网站,包括血铸中华、民族魂、青少年思想道德网站,全团已经发展到了5000多家,这些网络按照党的要求和共青团中央的部署,结合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解说词:借助网络的先进功能,中青网传播健康有益的内容网站,并通过网络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服务功能。
(画面:采访中青网内容总监张利军)
同期声:张利军--有一个小孩儿跟我们在上面留言,说天气非常热了,她妈妈一方面考虑她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担心她太小,所以暑假期间就不让她出去社交,让她待在家里面,她觉得非常的孤独。
(画面:小女孩子)
解说词:这个小女孩在帖子上写道:天气很热,妈妈不让我出去社交,我感到很孤独,由于性格的原因,我老为孤独和妈妈吵架,希望孙老师能够在网络上,给我介绍几个好朋友,对了,我妈妈不让我上QQ
(画面:采访中青网内容总监张利军)
同期声:张利军--那么我们就通过论坛,给她,也给她的妈妈留言,指出小孩子同样有自己的情感和交际的需要,那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是让孩子跟自己的朋友,甚至跟大一点的朋友,甚至跟大自然能够有一些比较广泛地接触,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解说词:"还未成年人纯净的网络天空"。全社会的关怀和重视使得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日益"绿色"起来。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疏导的办法,利用建立绿色网吧,提倡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健康上网,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健康向上又丰富多彩的网上学习和娱乐环境。
(画面:黑龙江复华小学绿色网吧系列活动)
解说词:复华小学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所历史悠久的名牌学校,复华小学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信息技术条件,开展了"绿色书吧网站"、"心理健康网站"、"少先队e活动"等全新的网上主题德育活动。
(画面:采访学生)
同期声:学生--当我们学校这个绿色书吧,其中就是读书俱乐部是我们五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的。
同期声:学生-- 假如我们打开一个网站之后可以去自觉的不去看那些对我们没有意义的文章或者没有意义的图片的话,我相信上网还是有益的。
(画面:采访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长刘金芝)
同期声:刘金芝--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让孩子们在绿色的网络空间中他能够汲取健康的信息,能够把一些不良的信息把它摒弃掉。
解说词:这些主题活动和教育手段,一方面使德育摆脱了以往的说教模式,拓宽了工作渠道;另一方面则使德育充满了趣味性、能动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实效性。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画面:网上扫祭活动)
解说词:从"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到"校园网吧"、"公益网吧",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还带来了操作方式、管理模式甚至整个教育理念一系列创新。
解说词:我们没有理由也无法拒绝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样,我们也必须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如何通过正确引导,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免于网络负面效应所造成的伤害,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绿色空间,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解说词: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已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在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的今天,应该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以"防止青少年信息污染,维护青少年网上安全"为原则,制定涉及信息发布、审查、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画面:对网吧和电子经营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的画面)
解说词:曾几何时,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最感头疼的是:"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抵网吧一个镜头","教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摊上转一圈", 学校的小气候往往抵不过社会的大气候,经常是"在学校进一步,到了家里退两步,到了社会退三步"。步步为营的文化沙漠在吞噬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在无情地吞噬着未成年人稚嫩的心灵。实施净化工程,营造社会育人环境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程,它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筑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长城。
解说词:在千古名篇《劝学》中,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荀子说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这里,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我做起,净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