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正文

小学生们收稻谷 体验“粒粒皆辛苦”

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到孙中山故居进行实践活动

小男孩流着汗将收下的稻谷放入打谷机。 受访者供图

    毒辣的太阳,扎人的稻穗,一天要割要背……这是一位很久以前农村的孩子对于暑假的最深记忆。日前,中山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几十名小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孙中山故居去收了一次稻谷,体验了一把“汗滴禾下土”的辛苦。

    学生:还没下地已出了不少汗

    收割当日,气温非常高,坐在树荫下汗都直往外冒,更别提要在太阳下劳作。还没有下地,学生们就已经出了不少汗。稻田位于翠亨农耕展示区内,面积约1亩的稻田里长满了密密麻麻、颗粒饱满的稻谷。很快,在家长的指导下,有些学生很快就上手了,他们熟练地用左手将一把稻谷握紧压低,右手持着镰刀向稻谷根部割去,每割一把就将其放在身后的田沿边,显得有条不紊。

    整个活动加上家长有50人,一块地很快就收完了,学生们还将稻谷放入打谷机,看着刚收割的稻穗如何变成稻谷。参加活动的三(3)班的邱愉希收完稻谷后,最深的感慨就是“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家长: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中山市实验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黄权标,每年他们都会组织学生到孙中山故居去收割稻谷,但并不是每次召集家长都愿意去。“我们一般是在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召集,先定一个班,在一个班里招不够50人(包括家长),再到其他班招。”不愿意来的家长多是因为时间冲突,也有少部分家长是不愿意孩子来,觉得太辛苦。

    邱愉希的妈妈就很愿意带孩子参加这类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孩子也很兴奋,觉得学到很多东西。现在上三年级的邱愉希暑假经常给爸爸妈妈做早餐吃,中午晚上都会帮妈妈做饭。

    参加这次收稻谷的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张丽娟表示,她经常带学生去做类似的实践活动,有时是去镇区看望孤寡老人,或者去咀香园参观杏仁饼的制作。“孩子最终都是要走上社会的,早点培养他的社会性肯定利大于弊。所以我会给学生多点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多积极鼓励家长让孩子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