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学会判断、甄别媒介信息的技能,才能提高利用网络的能力。记者近日从黄圃镇对甫小学了解到,近一年来,该小学已率先在全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已有1000余学生受益。
不被假信息“牵着鼻子走”
面对一则在QQ上被大量转载的“兴豪花园小区门口丢失小孩”的信息,对甫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林并没有马上转发,他和班上的同学通过运用百度、电话号码归属地查询等途径,证实了这是一则虚假信息,从而没有广泛传播。
很多人在QQ、微信、微博上看到小孩丢失、寻物启事等信息,会毫不犹豫地动动手指转发,希望能够帮上一把。为何小林和同学们没有这么做?原来,他们是在学校开设的“独立式媒介素养教育课”上学到。
近一年来,该校已进行了三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受益学生达1000余人。这门课程有效拓展了学生的交流技能和科学地获取媒介信息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判断意识,有效利用媒介的教育功能增长自己的知识。
在思辨中提高应用网络能力
据了解,对甫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堂分为学生体验、思考和辩论三部分。学生们通过观看广告的制作过程视频,对媒介有初步体验;而在接下来的广告词鉴别中,学生们进行了反思性学习,并开展小型辩论赛。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在辩论中,慢慢找到自己的结论。该课题主持人秦李老师表示,独立式媒介素养教育课,受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普遍喜欢,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媒介素养和自身专业素养。
秦李介绍,当前信息社会,各种媒介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随着电视、电脑等媒介的家庭化,频频出现由于引导和使用不当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甚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及相关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师生、家长全面地认识并利用好网络媒介。
黄圃镇对甫小学引导学生甄别网络不良信息
率先在全市开媒介素养教育课
作者:记者黄凡 通讯员黄圃宣发布时间:2013-12-09来源:中山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