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定好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学生们开始分组完成自己的“任务”。两周后再把成果带回课堂,和老师、同学分享……翠景东方小学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叫做了解家乡的杰出人物,一节课持续了半个月才“下课”。这是该校推行素质教育、推行“新课堂”的尝试——让学生走出教室独自去“上课”。
学生分小组领任务一节课持续半月
“在上课前两周,我就把孩子分为四个组,分别是资料组、采访组、媒体组和故事组。资料组的孩子搜集资料,再制作成展板、手抄报等展示出来。采访组的孩子去采访现在的中山名人,比如西区醉龙的传承人,问题由他们自己准备,他们再把采访内容整理出来。媒体组在各个媒体收集中山名人的相关信息。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组,他们用三句半和独幕剧的形式,展示中山名人的故事。”该校综合课老师周泉介绍说。
打快板、演话剧都算交作业
这节课,老师没有在课堂上介绍中山杰出人物,也没有要求学生完成书面作业。
任务布置两周后,老师开始验收各小组的成果。故事组组长朱芷瑶介绍,故事组把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改编成了独幕剧,在成果汇报课上向师生展示;还有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杰出人物故事变成快板“三句半”……
“从课程大纲里有这门课开始,我们就是这样上的。每年还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课堂越来越活。”周泉说,这样搬出教室的“新课堂”,越来越受学生喜欢。
了解家乡杰出人物这节课上了两周
翠景东方小学推“新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上课
作者:记者唐益发布时间:2014-05-19来源:中山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