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约束力,不能让家规变成"孩子规",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上周三晚,市妇联在五桂山龙泉学校举行以"谈家风·晒家规"为主题的教育沙龙分享活动。来自市家教协会的专家们,和现场百余名外来务工家长分享对家风、家规的理解。
好家风有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家风就是言传身教,上一辈人说给下一辈人听,做给下一辈人看。”分享活动一开始,市教研室心理教研员梁剑玲老师先分享了自己对家风的理解。
梁剑玲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为例,向家长阐述家风的重要性。“莫言家风是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梁剑玲说,莫言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家风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莫言家风的基本内容。好家风促使莫言站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不过,记者注意到,专家们对现场百余名家长进行访问时,绝大多数家长表示自家没有成文的家风或者家规。
针对这种现状,家教协会的专家们建议说,家风不一定非要写成文字,而是靠家庭生活的规律和节奏,让孩子感觉到的、自然的、平平常常的生活。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什么行为容易被人接受,什么行为不被人接受。
“家风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例如,父母可以用看书、写作、听音乐等好的习惯来影响孩子,孩子身临其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另外,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孩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变得知书达礼。”
制定家规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虽然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家风、家规,但怎样才能让家规在孩子身上得到执行呢?专家们给出了建议。
父母在为孩子制定家规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具体事项的可操作程度,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首先,家规的制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奥巴马夫妇为两个女儿玛莉亚和萨莎制定的“九条家规”是:“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起床并穿衣服;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这“九条家规”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又极具操作性,都是从生活中最点滴、最简单、最普通的事情做起。
其次,要循序渐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水平来制定相应的家规,家规制定应尽量简单,表述尽量多用正面语言。
再次,要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就惩罚而言,既要有威慑性,又要有积极意义,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使用暴力。惩罚要简单,例如罚站、面壁思过,都是简单易操作的惩罚手段,使被惩罚者不好受却又不至于伤害自尊。
最后,家规的制定要公平、具体,家规的内容对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约束力,不能让家规变成“孩子规”,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一样也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