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召开的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强调
全社会共同关心孩子成长
本报讯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亿万个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目前我市有18 岁以下未成年人35万,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我市千家万户,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业。为此,昨召开的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国潮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陆国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远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碧群,副市长李树之,市政协副主席黄华裕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远明主持;李树之传达了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陆国良就我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全省会议精神提出了意见;教育、文化、团委、妇联、公安等五个部门的负责人也作了发言。
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各镇区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党委宣传委员和教办主任,市关工委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决策精神上来;巩固成果,正视问题,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会议提出,一要传承宝贵经验,切实发展和完善我市的社会化、大德育体系;二要坚持以德育人,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三要优化道德风气,建设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社会道德环境;四要加强家教指导,关心和帮助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五要实施“净化工程”,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六要加强新闻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
崔国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它不仅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工程,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就我市来说,抓紧抓好占全市总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国潮要求,大力加强未成年人德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我市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弘扬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山人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现代公民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着力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显著改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文化环境的显著改善,教育活动阵地的显著扩大,工作整体合力的显著增强,努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崔国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的环境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局面。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程。一是紧紧抓住学校教育这个主体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质教育首位;二是紧紧抓住家庭教育这个启蒙工程,构造未成年人的家庭美德氛围,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三是紧紧抓住社会净化工程,大力弘扬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崔国潮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影响我市的可持续发展,牵动全市的千家万户,一定要自觉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我市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