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市的发展后劲,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未成年人生活在家庭中,家庭就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从财力、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作为牵头部门的妇联,也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新的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家长教育知识传播渠道增多、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方法正逐步趋于科学化。
但是,我市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总体归纳有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存在的问题。即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的家长,在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李岚清副总理曾经说过,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1、家长的素质问题。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父母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老师,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孩子教育的成效。他们平时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城区某家长,经常在所住的小区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她的子女也有样学样,随便将垃圾从楼上扔下来。这就是家长给孩子树立坏榜样的典型例子。还有一些家长复制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父辈的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现在孩子的困惑,不能有效指导孩子的问题。一些家长沉湎于打牌、搓麻将,无暇顾及孩子,孩子自然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很深、很大的,而负面影响则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问题时,父母的道德素质是否也存在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者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金钱观呢?一个真实的例子,某个离异家庭的母亲,当他的孩子吸毒被强制戒毒后,她舍不得孩子在戒毒所受苦,保释了他出来。孩子又复吸最后竟走上了偷抢的道路。但身为母亲的她,不肯让他重新收戒,竟然说:他在外面好赖还可以一个月拿回几百元回家来。她根本想不到这些钱她的儿子是从何得来的。
在与不少家长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思想上普遍重视,但他们有时也觉得力不从心,有的家长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甚至更低,自己没有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根本无从谈起。三角镇的段美娟老师,本身素质较高加之家庭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品学兼优的女儿。
2、家长的家教观念的问题。家长的家教观念跟不上形势,知识更新缓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误区:
一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只是负责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行了。一些家长认为,我交了钱给学校,学校理所当然要给我教育好孩子,包括孩子的成绩和道德。一些父母忙于做生意,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业不闻不问,实际上有些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及学习成绩都挺差。
二是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第一所学校,一些家长只注重考试分数,认为考试高分的就是好学生好孩子,忽视了对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忽略了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市家教讲师团曾作过调查,75%的孩子反映父母平时最关心他们的是学习成绩如何,考试排第几名,一些学校开家长会只是讲成绩,而把关心他们心理人格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仅达五分之一。可见“应试教育”还深深地左右家长们的教育观。
三是盲目地进行早期教育。许多父母误认为开发智力越早越好,过早地让孩子识字读书,参加各种兴趣班,盲目地进行超前教育,拔苗助长,打乱了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秩序,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妨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家长的家教方法上的问题。
一是置之不理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单亲离异家庭、与祖父祖母居住或超生的家庭。据石岐区某社区居委会的妇代会主任介绍,该居委会有一离异家庭的13岁孩子,父母离异后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孩子本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差,经常逃学,在社会不良青年的唆使下,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二是教育手段单一,简单粗暴,与孩子缺乏沟通。孩子稍有错误,非打即骂。坦洲某学校学生,因为父母教育方法失当,与子女缺乏交流,整天打骂,该学生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某公务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竟用皮带抽打孩子,物极必反,这个孩子居然喊着要拿刀杀死父母。
还有的家长担心当今社会的复杂性,生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想方设法阻碍孩子接触社会。在前段时间市妇联组织开展的“中山市儿童论坛”中,就有不少儿童反映,家长为了孩子多些时间看书,不准孩子上网,将家中的电脑锁起来,其实,这无疑给一些黑网吧有可乘之机。
三是过分宠爱型。据调查显示,由于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有“4+2+1”的家庭中,60~70%的父母祖辈过分地宠爱孩子,孩子稍有一些不如意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一味地满足,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律性差。一些孩子在市一中和华侨中住校,家长每周煲好汤送到学校,可谓无微不至。
四是父母未能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两人各弹各的调,甚至明争暗斗,互相拆台,令孩子无所适从。
二、家庭教育组织、管理、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个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管理。现在我市家庭教育的现状是各级妇联在抓,教育部门也在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在抓,但是缺少一个整合的力量,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将家教工作的具体指标细化出来,从人员到经费进行落实,使家教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全市铺开。
2、对儿童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市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书籍、电视节目太少,媒体仅仅在“六一”儿童节的一段时间对儿童节目进行宣传,电台的《亲亲孩子天》节目甚至从最初的一个小时缩减到现在的不够30分钟,对儿童方面的宣传也渗杂了太浓的商业味道。
3、一些不良因素带给孩子负责影响。日前,就有孩子反映,一些网吧、游艺厅虽然门口张贴“未成年人不准入内”的字样,但不良商家甚至为孩子提供免费的食品引诱未成年人进入,并给他们赊帐上网。某镇学生中甚至出现了打游艺机“领头羊”,经常带领本班无心向学的男生在放学后或周六周日去镇上游艺机室狂玩。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也造成了孩子攀比、请客送礼,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评“三好学生”也要拉票的现象。早恋的现象在校园中屡见不鲜。据我市南头、横栏等镇妇联反映,目前出现了插足破坏别人家庭的居然有学校的未成年少女。
4、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家长学校以会代课流于形式。
三、对于家庭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性对策。
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职责,选好角度,明确定位,以家庭为主要阵地,深入到家庭、农村、社区,做好工作。
1、各级妇联要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实际,深入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家庭教育的工作经验,要加强对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趋势、新规律、新途径,增强家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创新家族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争取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资金支持提供依据。
2、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教知识观念。每一个家庭都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科学的人才观育儿观,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要把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孩子作为首要职责,不要把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推给学校和社会;要讲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安排适当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疏导。妇联还要提高母亲的素质,大力推进女性素质工程,提高母亲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媒体有计划宣传育人先进经验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的环境;要面向社会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议老干部大学、家长学校开设育人专题讲座。妇联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爱护儿童的良好氛围,配合有关部门对网吧、不良刊物的专项整治,为家长指导子女安全上网提供有效服务;妇联要充分利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这一阵地,加强对它的建设和管理,坚持面向儿童、服务儿童,突出德育重点,以儿童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开展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增强沟通。
4、发挥社区作用,挖掘社区人才资源,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要把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作为主要任务,增强家长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办学质量。家长学校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并大力宣传本社区家庭教育的成功例子,让成功家长走到讲台前谈感受,谈经验;开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讲座,使家长获得的知识更具体实际和有效,使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5、要关注突出问题,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妇联要加强源头参与,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单新特困家庭子女的权益保护问题,对这类家庭的孩子多加关爱,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还可以研究这些特殊群体在家教方面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家庭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