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8周年了,然而他在2000多年前倡导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很多课堂,依然得不到遵循。
近日,石岐区体育路学校与国际儿童青少年成长规划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暨“因材施教”校园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该校举行,校方希望借助国家级课题 《基于学程分析在O2O模式下引领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该研究院提供的大数据,为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走出一条新路。
今年1月,该国家级课题开题。该校校长孙华表示,体育路学校一直贯彻因材施教、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为宗旨,跟国内著名学校、教育家共同探讨学生培养模式,在申报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并获通过的过程中,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课题的技术数据支持,希望项目能凭借先进的科学测量手段,在学校课题组、研究院专家、家长三方面紧密合作下,共同推动体育路学校的学生发展,顺利完成课题科研任务。高级成长规划师明哲介绍了成长规划的实施方案:依据个体兴趣、天赋、现实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成长规划及实施路径。
孙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材施教”作为孔圣人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中却往往让它成为空洞的口号或浅层次的形式主义,绝大多数只是针对相同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的“群”的教育;针对“每一位”学生个体特点 “因材施教”的教育少之又少。因此,体育路学校认为如何真正对“每一位”孩子实施“因材施教”,在O2O模式下引领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是一件非常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因而,该校在她的组织带领下,确立了《基于学程分析在O2O模式下引领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这一课题,并成功入选了全国教育研究重点课题。
孙华表示,进行实实在在的“因材施教”是为了满足每一位孩子享受教育公平的需要、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为满足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她希望体育路学校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O2O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兴趣,在通过研究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资源,引领每一位学生走上个别化的学习道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基因,综合自己的素质,循着自己的兴趣,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
石岐区体育路学校借助国家级课题和大数据闯新路
让“因材施教”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作者:记者晏飞通讯员杜彩芳发布时间:2017-11-06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