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动态>>正文
东区雍景园小学从校园环境、课堂教学、教育活动等环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

    “芳圃蕙兰馨九畹,杏坛桃李茂三千”“携缕缕书香沁校园,点盏盏心灯照人生”……东区雍景园小学教学楼大堂和墙壁上的格言警句让人驻足凝望。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作为中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校,该校从校园环境、课堂教学、教育活动等环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个着眼“未来教育”的特色学校跃然纸上。

  ■利用三大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雍景园小学校长欧淑霞认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体雍小人义不容辞。从时代背景上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呼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从教育现状上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支离破碎,学校的相关教育简单化、机械化,甚至是一知半解,亟需补上这一课。
  据介绍,该校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取了三大载体:校园环境外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传授经典文化,教育活动渗透文化传统。三大载体涵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浓郁的氛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过程。


  ■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
  雍小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是从2017年正式开始的。
  该校努力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一是环境文化,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等方面的内容,校园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橱窗展示栏,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经典。二是班级文化,很多班级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三是精神文化,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该校倾力开发校本课程,健全了课程体系。不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也要认真研读教材,开发其学科中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或者找出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学习,以此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如校本诵读教材《雍景和声》,分为中低和中高两个版本,低年段的主要包括儿歌、童谣、古诗、笠翁对韵等,中高段的包括现代诗、诗词、古文、及 《论语》、《孟子》《老子》等篇章。2017年秋,该校还购买了北师大出版的全国通用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至12册读本,做到学生人手一本,教师人手一套,从一至六年级都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
  该校十分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一方面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校园环境,即使是操场上的一棵树、班级里的一块板报、走廊里的一幅国画,甚至是墙壁上的一句名言警句都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利用传统节庆日、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举办活动,如在中秋节猜灯谜挂灯笼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在教师节举行尊师敬贤主题活动、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传统主题教育活动、重阳节开展敬老主题活动、清明节开展缅怀英烈祭扫活动。


  ■“未来教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
  欧淑霞表示,雍小的未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双翼齐飞。
  据了解,“未来教育”是东区教育近几年的一个重要项目,雍景园小学对 “未来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校方认识到任何时候任何学段的教育都应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未来10年20年或更久以后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谁也无法下断言。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与横观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兴衰变迁,可以肯定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步伐会进一步加速,生活节奏会越来越快。
  如何在孩子6-13岁的小学阶段培养他们面对未来的能力?雍小致力于对适合孩子的未来教育进行深度探索。经研究校方发现,无论什么时代都一样需要面对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咸,都会有喜怒哀乐惧。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积累并沉淀下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伦理观念、人生智慧和哲学思想,如果孩子们从小习得,会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雍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 “未来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