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动态>>正文

吟诵经典“声”入人心

我市中小学课程融合本土特色,打造阵地创新传承传统文化

  “父母呼,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每天早晨7点20分,南头镇中心小学校园“国学小课堂”开始广播,各班级学生一起跟着诵读。近年来,该校通过传统文化开放性学习课程的探索和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热爱传统文化,形成了“学科+、环境+、活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课程教育体系。

  近日,中山市吟诵实验区成果展示活动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授牌仪式举行,包括南头镇中心小学在内的全市104所中小学获颁中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牌匾,50所中小学入选“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中山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


11.jpg

南头镇中心小学将吟诵与古琴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吟诵经典“声”入人心

  据了解,南头镇中心小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中华经典吟诵优秀示范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的展示活动,利用大课间、校本课程等扎实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偏重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以年龄和年级特点确定诵读内容,包括有蒙学教育、四书五经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古诗等。同时还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每两周开展阅读分享交流会,加强阅读和朗读指导。

  “学校以吟诵课程为重点,同时注重学科融合,提出了开放性课程的建设。课程的建设覆盖范围广,从‘学科’‘环境’‘活动’三个方向出发,设计精细,融入南头镇特色文化,动员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又有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作为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南头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郭建平表示。

  记者在校园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廊里看到,这里展示着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从版画、陶泥、花灯、剪纸到书法,作品异彩纷呈。校园布局上也充分发挥了建筑文化、塑像文化、书画文化,将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楼道走廊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各个班级还通过建立图书角丰富经典藏书,学生利用午间阅读时间广泛阅读,陶冶性情,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国学知识。”郭建平说道。

  南头镇中心小学校长卫坤表示,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重要阵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制订《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以吟诵教学特色为突破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通过专门课和融合课系统落实传统文化进课堂、入人心,取得了丰硕成果。师生接受中华优秀文化浸润,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培育儒雅气质、君子风范、家国情怀,彰显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学校还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德育活动,推进传统文化进家庭,共促和谐家风发展,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情,实现了学校、家庭、师生“内涵发展”办学目标。


  ■传统国粹进课堂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南头镇中心小学可以说是中山市各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市各镇街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实际,将许多富有乡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引入学校课程。

  沙溪龙瑞小学自2012年把纸艺特色教学设为校本特色课程。近年来学校结合校本“鲤鱼文化”建设八大内涵之“传承传统文化和学会审美”,深入地开展传统纸艺教学研究。以美术课堂与社团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活动。

  小榄镇第一中学2012年首次将巴乌引入课堂,还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了周教学计划、月份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整学年教学计划等逐级目标,让学生逐渐体会巴乌带来的音乐之美。目前已让4000多名学生学会吹奏巴乌,熟悉巴乌文化,巴乌艺术特色教育得到了广泛认可。

  板芙小学自2008年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以来,抖空竹在校园文化土壤里落地生根,如今已茁壮成长为板芙小学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师生们在享受运动的快乐同时,也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中山各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优秀文化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市已建立市、镇街、校三级教研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通过组建联盟运作,小学成立北部团队、西部团队、中部团队、东部团队、南部团队,初中成立了北部团队、南部团队,高中中职联盟,各联盟之间积极开展市级教研活动,搭建起了校际之间的文化传承交流学习平台。”中山市教研室教研员林晓洁表示。经过全市域范围内的推广普及与精心耕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华经典吟诵”教育取得了喜人硕果,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中山日报 闫莹莹 杨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