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景园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绿色上网"。
■倡议书
绿色上网不做网迷 —— —给全市青少年的一封公开信全市青少年朋友们: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是一个世界规模的信息和服务资源。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很多不健康、暴力、色情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很多知识,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同学们年龄还小,自控能力比较弱,容易上瘾。由于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影响,而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例时有发生。 据了解,我市青少年上网成瘾有上升的趋势。上网成瘾会对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危害,损害健康、人格异化、影响学习、道德失范、甚至诱发犯罪。一旦上网成瘾,要戒除并非容易,同学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此,要防患于未然。为了不让青少年同学深受其害,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倡议全市青少年同学要“绿色上网、不做网迷。” 一、要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松一下,但不要过度。要少玩网络游戏,决不点击色情网页以及暴力游戏。 三、要利用网络培养创新意识,多做有益于提升智力的事。例如学习网络编程、动漫设计、电子贺卡设计、网页设计等等。真正学会使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我们坚信,全市广大青少年是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一定能够自觉抵制网毒的侵蚀,全身心投入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期望、自强不息的好学生。 中山市教育局 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中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二00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案例一
上初中的孙子迷上网络游戏,曾经听话的孩子逃学、自闭,对家人恶语相向
爷爷求关工委"救救孩子"
2007年12月的一个上午,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颤悠悠地走进了市关工委办公室,并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他的孙子刘敏正在上初二,大约半年前开始迷上网络游戏,逐渐玩上瘾后便经常逃学。一开始还能勉强听家人的话,但没过多久便发展到天天逃学,整天呆在家中通宵上网玩游戏。累了就躺下睡一两个小时,饭也不吃,家人如何苦劝都不听,动辄便恶语相向。 “我们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是一点用也没有。希望你们伸出援手,救救这个孩子吧!” 看着一脸伤心和无奈的老人,关工委工作人员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痴迷上网旷课数月 市关工委迅速与刘敏的学校取得联系,并派出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表示,要让刘敏重新回到学校,班主任、学校必须要做出积极的行动来配合。在获得了班主任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后,工作人员便连同班主任到刘敏家中进行家访。然而,刘敏却躲在房中用被子捂住自己,不肯见人。任凭工作人员如何说,他都无动于衷,帮教工作陷入了困境。 一个孩子牵动众人心 在多次上门无功而返后,市关工委决定约刘敏的家长到办公室商量帮教方法。于是,一幕令人震撼而又心酸的场景出现了:刘敏的外公、奶奶、母亲、姨妈、姨父等近10人同时来到了办公室。一个孩子的成长牵动了众人的心!看着无奈的家长,工作人员既感到难过,又感到责任重大。经过商量,双方商定,将被刘敏父亲摔坏的电脑修好,允许他每天玩2个小时以下的网络游戏,但前提是他要继续上学。 这一提议遭到了刘敏的反对。不仅如此,为了上网,他反而变本加厉,趁着母亲上班的时候,偷了家里300多元到网吧上网。更有甚者,当有一次母亲偷偷跟着他来到网吧,要让他回家的时候,他竟动怒要动手打母亲。 自闭反叛事出有因 在多次走访中,市关工委工作人员了解到,刘敏之所以变得自闭、叛逆,与他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刘敏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不在中山。母亲因为工作繁忙,在家时间很少,使他自幼便缺乏父母的关爱。奶奶则对他十分溺爱,处处护着他,导致他迷上网络后,也总是不让别人批评他,从而助长了他骄纵的心理。而父亲在管教无效后,一怒之下留下“我不管了,你们看着办吧”一句话,便再也不闻不问。 为了让刘敏能够回到学校,过上正常生活,市关工委工作人员尝试了多种办法,如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约志愿者和他谈心等等,但仍然收效甚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拯救一个网瘾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积极配合才能达到目的。”市关工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仍将继续努力,争取让刘敏早日返回校园,过上正常同龄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陈彦 通讯员刘立红
■案例二
市关工委历时半年多帮助17岁高中生杨蒙成功戒除"网瘾"
关爱阳光融化"网瘾"坚冰
“感谢你们救了我们一个家庭啊!”日前,17岁高中生杨蒙的父亲杨永健向市关工委工作人员激动地述说心中的感激之情。 “网瘾少年”让父母陷入绝望 杨蒙是在上高一时成为一名“网迷”的。在这之前,他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而,当他接触到网络游戏后,便逐渐沉迷在虚拟世界中,每天在家通宵达旦玩游戏,不去上学。 杨蒙的变化让父母焦急不已。为了让他重新上学,夫妻俩百般劝解,但却没有任何收效。杨蒙干脆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地上网、玩游戏,几天几夜不睡觉。为了制止他上网,父母不得已将家中的电脑卖掉。然而,杨蒙却以死相逼,要求父母买回电脑给他上网。无奈之下,父母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谁知,新的电脑回来后,杨蒙变得更加封闭,新学期开始后一直不去上学,每天就在家里上网、玩游戏。 耐心帮教打开封闭心扉 无奈之下,他的母亲找到了市关工委寻求帮助。看着这位哭泣的母亲,市关工委工作人员向她承诺,一定尽力帮助孩子重新回归校园。了解情况后,市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登门家访。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出现在眼前的杨蒙仍然让他们吃惊不已:“一头长发,面黄肌瘦,手脚冰冷,像个患病多年的老病号。”对于这些“不速之客”,杨蒙的态度十分冷漠。但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杨蒙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和工作人员交上了朋友。 随后,市关工委其他工作人员又多次找他谈心,说服他重新回归校园。一个月后,杨蒙终于答应上学。可是,没几天,他又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住校,经过市关工委人员一番劝说,才勉强答应继续上学。 由于学校规定学生1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且旷课时间太长,功课跟不上,杨蒙的情绪时常出现波动和反复。为此,市关工委工作人员除了发信息鼓励他坚持下去之外,还与学校沟通,同意让他每2周回家一次,并安排老师、同学帮他补课。在他们的努力下,杨蒙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稳定。 增强毅力戒除“网瘾” “实际上,只有杨蒙才能拯救他自己。”市关工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只有当“网瘾”青少年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之后,才会从心里去尝试改变自己。“杨蒙走出了第一步,但要完全解决问题还要靠他自身的毅力。”为了增强杨蒙戒除“网瘾”的毅力,市关工委找来一些同龄志愿者和杨蒙交朋友,和他谈心、散步、打篮球等。在他情绪出现反复的时候,及时与他沟通,帮他树立坚持的信心。 在市关工委的不懈关爱和耐心帮助下,如今的杨蒙已基本戒除了“网瘾”,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升,昔日的那个“好学生”又回来了。 本报记者陈彦 通讯员刘立红
■打击“黑网吧”
市文化执法大队大力打击"黑网吧"
为青少年营造一方网络净土
“打击‘黑网吧’,不仅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是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给孩子营造一方清净的网上空间。”日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程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透露说,在查处“黑网吧”的时候,有时候也能看见未成年人的身影,但所占比例极少。 该大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黑网吧”上网对未成年人来说存在两大隐患:一方面,黑网吧大多设施简陋,没有必要的消防设备,有些网吧甚至没有后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网吧里空气极其污浊,对人体健康很不利;另一方面,学校及正规网吧的网络系统都受到了公安部门网监科的监管,对色情、暴力、邪教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进行了过滤,而‘黑网吧’的网站和信息都是未经过滤的,未成年人出于好奇有时候忍不住去这些网站浏览,由于年纪小,缺乏分辨能力,极易被不利信息迷惑。 程浩说,执法大队会在取缔“黑网吧”的一个月内,进行两到三次的回访,以确保“黑网吧”不会反复经营。目前让执法大队头疼的是,黑网吧的地点总是特别隐蔽,有些以士多店为隐蔽,有些则藏身于IP超市之内,查处起来有一定困难。 “打击黑网吧,需要市民的大力配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抵制‘黑网吧’,去正规网吧上网,对沉迷于‘黑网吧’的未成年人进行劝诫,这才能从源头上打击‘黑网吧’的存在。此外,如果有人发现无证经营的网吧,欢迎拨打12318投诉电话进行举报。”程浩表示,执法大队接到此类投诉电话便会及时处理。见习记者禹媚
■“绿色上网”
300多所学校实现“绿色上网” “除了16个学校,现在我市314间中小学都装上了‘绿色上网’信息过滤系统,实现了‘绿色上网’。”近日,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引导中小学生“绿色上网”方面,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启动了这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2004年,市教育局会同市文化局、市团委、市电信局联合开展了“绿色校园·绿色上网”创建活动。市教育局还聘请了公安、电信部门有关专家为顾问,成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督导小组,指导我市学校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同时市教育局出台一系列措施开展“绿色校园·绿色上网”工作,包括定期组织学校开展网络安全自查工作,及早处理安全隐患;要求全市学校确立网络安全问责制,制订校园信息网络管理中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时期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据了解,自2004年5月起,市教育局在中山教育城域网的公网出口安装了“绿色上网”信息过滤系统。只要经中山电信的专线光纤接入中山教育城域网的单位(不包括ADSL用户),均可免费享用该功能。同时,由于不良网站层出不穷,为更有效地防御、打击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中山教育信息网已开通网上举报功能(网址:http://green.zsnet.com),用户可随时举报新出现的不良网站,验证通过后将予以查封。目前,在政府牵头、有关部门扶持下,全市300多间学校的统一光纤接入中山教育城域网,全市约40万学生们在学校上网能实现“绿色上网”。 据悉,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家里“绿色上网”和“文明上网”,也可以到电信办理“绿色上网”业务。家长只需在原来宽带套餐(至尊宽带、大众宽带、经济宽带、特惠宽带)基础上增加功能费即可享受绿色上网服务。 本报记者林燕英
黄圃理工学校有效开展“绿色校园·绿色上网”活动
在学校电脑上筑绿色“防火墙”
“由于学校在‘绿色上网’方面引导得较好,我平时在家上网,也很自觉遵守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日前,就读于黄圃理工学校高二的梁锐康同学告诉记者,因为自觉,所以安全。 梁锐康眼中的“安全”,其实就是上健康网,自觉抵制色情、暴力、邪教等不良信息。“很多时候,跟同学聊天也好,点击网页也好,内容多是与学习有关,偶尔娱乐一下,也是打游戏,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梁锐康说,学校已在电脑里安装了过滤器,营造出“绿色学校·绿色上网”的氛围,同学们上网自觉性异常高。 “平时无论是校园内,还是课堂上,将绿色上网意识渗透到学生心中,学生上网行为自然而然自觉。”负责计算机管理的罗文浩老师说。 记者了解到,该校现有教学电脑500多台,早于2004年12月就启动“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绿色上网,从我做起”活动,以学校正常教学为渗透点,以德育工作为突破点,进行“绿色上网”教育和引导。“在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等方面,我们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好网络。”罗文浩表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多方位了解学生上网动向,发现学生有不良的上网行为,马上纠正。 据介绍,该校对校园网络设立了“易风互联网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校园网络的网上行为;集中力度过滤色情、暴力、邪教、游戏、聊天等各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站以及信息。同时,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固定座位,达到人机固定的目的,并对上网行为进行记录。 而学生回到家里后,脱离学校监管,是否会上不健康网站?罗文浩表示,除了自觉之外,部分家庭还对网络设立不同账户,对学生账户进行过滤,效果跟学校监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