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读图画注音版《西游记》。读完后,除了对孙悟空是怎样拔毫毛的有些疑惑不解外,并无异议。但自从去年啃完《西游记》后,它就成了目前我不同意见最多的书。首先,书中频繁出现的“到底男刚压女流”之类的性别歧视,就让我非常不爽。如果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这些思想局限也就暂且放过。不过,书中描写孙悟空对所有妖精都“一视同仁”,决不放过,以表现他的“勇于斗争”,似乎就不能仅仅归咎于那个时代了。比如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师徒四人在木仙庵遇到了几个树木成的精,这几个树精其实并无恶意,唐僧也说:“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但孙悟空一句“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怂恿猪八戒“将松、柏、桧、竹一齐皆筑倒”。这种见到妖精就打的做法,在任何时候应该算不上一种正确的斗争方式吧。人分善恶之人,这妖精也有好的妖精吧。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塑造了很多美丽、善良的好妖精。其实,《西游记》中也有好几回写过小妖精对老魔王害人之行为的不满,这不都是可以“改造好”的妖精吗!孙悟空倒是说了句“妖精也有好的”,但接下来出现的又是经典一幕——孙悟空拿出金箍棒轻轻一压,小妖精顿时成了肉饼。哦,顺便还要提一下,《西游记》反复多次地描绘孙悟空把各种妖精打成肉饼,压成肉饼,手法雷同,让我都怀疑吴承恩是不是曾经卖过肉饼。 对《西游记》和孙悟空的异议,也许还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许,开卷有“异”就是开卷有益的“成长篇”。 作者:★初一(12)班 冯亦奇 |
开卷有“异”
发布时间:2010-07-14

上一条:菊城小学两学生诗集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