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读书月选好书活动(图片由学校提供)。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主动捧起喜欢的书,为自己读上一则他心爱的故事。当稚气的朗读声给自己带来欣喜和安慰时,当然更希望阅读的习惯和热情能伴随孩子一生。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我市中小学每个学期都举办不少活动来建设书香校园,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交流方面,学校都有不少妙招。
妙招1:制作“阅读存折”培养精神理财
上周五记者在市实验小学发现,放学已经半个多小时,校园里依然热闹。部分学生在跳绳、打球,还有不少学生留在课室和走廊书吧看书。“走廊书吧2/5的书我都看过,我喜欢看侦探类的”、“班级的读书角也有很多好书,很多名著我都看过”,两名学生如是说。
该校教导处郑主任告诉记者,在市实验小学,像这样喜欢读书的学生特别多,学校的读书氛围很好。阅读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偶然。据郑主任介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书更像是一种“需求”,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1-3年级学生来说,则需要培养。其中,该校的多元化考评机制起到很好的作用。各班级制作不同的考评机制,有的制作读书进度表,有的制作读书记录卡,刺激学生“抢”书阅读。其中阅读存折算得上是该校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
阅读存折类似于我们的储蓄存折。学生们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自己的阅读经历登记在存折上。除了作为期末考查评选“阅读之星”的依据外,存折上开设的“阅读记录积累”栏目,方便学生记录好词好句,在平时写作时随时“支取”。郑主任说,这种方式受到了不少学生的欢迎。
妙招2:好书漂流会让书动起来
在市实验小学闲逛,到处都是书香的气息。该校除了建设“生均30本图书”的大型图书馆,还定期与书店合作更新书目,并在走廊等公共位置建设“红领巾读书吧”,在每个班的课室配备读书柜,建设读书角等。
在郑主任看来,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方便、快捷的图书源。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购买1-2本图书填充更新图书角。“有的学生反映,半个学期就能把近100本藏书的图书角读完,目前我们已经准备加大更换频率。”
要说受欢迎,由学校发动的“好书漂流会”更迎合学生口味。郑主任说,好书漂流就像跳蚤市场,学生卖书的同时,从自己的角度告诉同学书册的亮点在哪里,实际上也是一场交流。
这样的方式东区雍景园小学也有尝试,该校拥有4个开放式读书走廊,同样建设有图书馆和图书角,做法与市实验小学相似。负责科研及书香校园项目的于建勇主任认为,好书的“内容交流”比“书本漂流”更重要。
妙招3:亲子阅读汇报会常见“cosplay”
记者走访中发现,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0场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例如:“作家进校园”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名著名家的魅力,“走进市图书馆”开展主题阅读,“阅读手抄报”梳理读书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不过效果最好、反响最热烈的当属亲子阅读汇报会。
市实验小学和东区雍景园小学定期举办该活动。市实验小学选择每学期中段时期举办,以年级为单位,每个班在主动报名的学生中,挑选5个家庭上台汇报近段时间看的书。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家庭选择最简单的朗诵,有的家庭选择制作DV视频,还有家庭排演短剧来汇报,玩起了“cosplay”。“有些场面很感人,有些却让人捧腹大笑,每个学期举办汇报会,学生们都很兴奋。”
东区雍景园小学则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形式举办这项活动,于建勇告诉记者,针对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则举办“亲子绘本大赛”,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沟通,并以讲故事或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举办创编大赛,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同大家分享。
妙招4:阅读进课堂,读书有评比
读书不能加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有时间有兴趣读书显得非常重要。据了解,除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市实验小学还每周保证有一节阅读课供学生阅读。搭建平台尝试在校内启动书香校园活动课程。更想方设法通过“晨诵、午读、暮唱”,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经典。
市实验小学这样设置:每天朗读一句经典名言,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师生同读一本好书。每周一课,通过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书欣赏课,心得交流课等方式,让阅读进课堂。每天校内安排一刻钟成为阅读时间。每个班级家庭作业中必有30分钟的课外阅读作业。这些习惯,都成为学期末评比阅读之星的依据。
东区雍景园小学则用我的阅读足迹,监督学生读书。隔周的阅读课,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学期末也会对阅读习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