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题目是“我家的节日”,纪中初二女生冯琳霏写了生日时长寿面的诞生过程——爸爸和面、下面条;不仅写这碗面,更写出背后父母对自己的爱。记者昨日获悉,凭借这篇现场作文,冯琳霏获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广东赛区唯一特等奖。 平时爱观察,生活细节写进文章 “在比赛现场,拿到题目的一瞬间,就想起了我生日时爸妈为我精心准备的一桌饭菜。”冯琳霏决定,要写写“生日”这个普通的“节日”。 文章一开头,冯琳霏从爸爸煮的一碗面说起。“我生日时,爸爸亲自下厨给我做长寿面。和面、拉面、下面条、起锅,全程我都有观察,而且每个过程都记得很仔细。”写完爸爸做的面,再写妈妈做的菜。文章的最后,冯琳霏写出这些菜背后浓浓的父爱、母爱。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语,只写自己生活中一件具体的事情、具体细节,这是这篇获奖作文的特色,也是冯琳霏写作的特点。 “我写作文不爱用成语,喜欢把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融入进去。”这些细节,来源于冯琳霏平时的观察。如走在校园里,看到毛毛虫,她会观察一会儿再走开,甚至把观察毛毛虫行进的姿态等细节记在本子上。 家庭营造阅读氛围亲子常用书信沟通 冯琳霏爱写作,爱记录生活中的细节,更爱阅读。因为喜欢读张晓风、沈从文的书,写作时也常常带着“散文”色彩。 “阅读和平时的观察,给写作提供了素材。”冯琳霏说,阅读是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 而这个兴趣爱好的养成,要归功于父母营造的阅读氛围。 “小时候爱看电视,但是爸妈在看书我却在看电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不好意思。”受父母影响,冯琳霏渐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我们一家子,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看书。电视偶尔开开,看新闻和天气预报。” 聊天中,冯琳霏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封其14岁生日时爸爸写的信。在信里,冯爸爸写到对女儿的期望,还提到对女儿阅读的建议。冯琳霏说,从十岁起,这样的信每年生日都会收到一封。“除此之外父母还经常用书信的方式,和我交流读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山女生冯琳霏获全国作文大赛广东赛区特等奖,写作经验是——
爱阅读 熬夜看书家常便饭爱观察 生活细节化作文章
作者:记者唐益 通讯员贾金珠发布时间:2014-06-18来源:中山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