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关乎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2月25日,市教育局在杨仙逸小学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石岐区以“六个融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力促学生成长成才的经验获全市借鉴和推广。
石岐区共有中小学18所,幼儿园33所,其中省一级学校7所,体育路学校、西厂小学是广东省首批德育示范学校,杨仙逸小学是中山市德育示范学校。近年来,在石岐区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石岐区文体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校坚持做到“六个融入”,即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实践活动全过程、融入管理服务全过程、融入传统教育全过程、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融入“三网”共育全过程,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了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活动的长效机制,全区中小学生展现了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精神风貌。
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石岐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各领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各环节。全区各中小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激活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如杨仙逸小学以“创建和谐教学、共享快乐课堂”为核心,创建有生命力的课堂,让学生都沉浸在灵动雀跃的课堂氛围之中。体育路学校、西厂小学、杨仙逸中学、石岐中学、北区中学等着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杨仙逸小学陈爱雯老师的德育课程《小学数学之认识人民币》被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评为“学科德育精品课程”;体育路学校吴炜老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北区中学组织班主任开发编写了全市中小学第一本“文明修身”校本教材。另外,杨仙逸中学的德育校本课程 《赤子情丹心谱——杨仙逸将军一家三代人的爱国史》荣获中山市优秀校本课程。
在整合和开发德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石岐区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亮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格局,区域德育的集群优势初见雏形。杨仙逸小学的“三气”育人模式、体育路学校的“德美教育”、厚兴小学的“孝美教育”、西厂小学的“活力教育”、石岐一小的“阳光教育”、高家基小学国球文化育人模式等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并获得省、市各大奖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石岐区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德育同行的观摩与交流超过5000 人次,“石岐德育”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
融入实践活动全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中小学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石岐区逐步完善校内外实践活动体系,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杨仙逸中学、杨仙逸小学以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杨仙逸故居等为德育基地,大力弘扬杨仙逸将军志在冲天的精神;员峰小学、北区中学自编校本德育教材,坚持开展“三爱”教育。启发中学与市第一人民法院签订了共建法制教育合作平台协议书,开中山法院首个法制教育公开示范庭先河。
该区各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齐修身学雷锋活动。体育路学校以“日行一孝”为活动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承办了全市教育系统深化修身行动现场会,并作为全省修身活动总结会现场之一,受到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庹震,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罗德伟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此外,张溪郑二小学的“爱心小队”荣登2012年“中国好人榜”,厚兴郑伟权学校的 “孝美教育”、高家基小学的“国球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融入管理服务全过程
石岐区中小学创新管理服务,完善考核、表彰的激励机制,褒奖师生的善行义举,实现管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如杨仙逸中学、北区中学、启发中学等长期坚持开展 “学雷锋积极分子”、“校园形象大使”表彰活动,杨仙逸小学、西厂小学、厚兴郑伟权小学等开展“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感动校园优秀团队”评选活动,不断释放道德正能量。该区修订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日常管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该区开全市先河,连续两年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开展“心理医生进校园”专项活动,并投入180万元完善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蕴含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石岐中学、体育路学校、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被评为省心理健康示范学校。
融入传统教育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营养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学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载体。石岐区文体教育局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促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进课堂、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活动,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国学教育启蒙读本。体育路学校、杨仙逸小学、石歧第一小学、大信学校、博爱小学等设法将国学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紧密结合,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等传统国学课本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高家基小学开展古诗考级制,激励学生传承与弘扬国粹。西厂小学融民间传统游戏于阳光体育运动之中,并大胆创新和开发出500多种玩法。
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中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石岐区文体教育局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和完善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合理交流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该区要求全区班主任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都作为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利契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太平小学在全市最早实施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为中山市创建 “一班一亮点”活动提供样板。近年来,石岐区共有20个班级被评为 “中山市特色班集体”,24个班级被评为“石岐区特色班集体”。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老师董春雷荣获全国 “东西南北中”主题班会课比赛一等奖,杨仙逸小学刘伟琪、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陈菲菲、杨仙逸中学许纯丽等5位老师分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录像评比一、二等奖。杨仙逸小学严海燕、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柴春光荣获中山市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融入三网共育全过程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石岐区积极完善和深化“合力育人”的中山德育模式,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工作网络,推进区办事处、社区“两个层面”和教育、共青团、关工委、妇联“四条主线”的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同频共振、良性互动”。首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第二,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第三,要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石岐区在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先走一步,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该区将以“创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示范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先进区,打造中山教育品牌高地”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创文修身为载体,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区域品牌教育集群,为创建幸福和美首善之区再立新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