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在近日举行的文化家装设计展上,小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常常令现场工作人员难以回答。
夫妻房要怎么设计?国内的股市会走向何方?当前社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主体精神?……8月26日,在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小记者见面会上,闪动着清澈眸子的小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让许多老编老记跌破眼镜,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扮演”着一个个“小大人”的形象着实让在场的许多人“惊讶”。
“催熟”了的想象方式 “在厕所的时间长短不能代表这人是办大事还是小事。”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出自于小孩之口的“哲学思辨的冷思考”让人忍俊不禁,在这种喜剧效果的背后,也是当前孩子话语表达所面临的一个普遍“超龄化”现象。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电视荧屏,思维方式成人化都充斥着孩子的想象空间。在一次我市某文化单位组织的暑期夏令营亲子活动上,主持人让一位小朋友现场唱一首儿歌,这位小孩脱口而出的是刀郎的《你是我的情人》;从《小鬼当家》到正在热播的《家有儿女》,这种“小大人”的形象似乎都在闪耀着一种“智慧光芒”,最近央视的一档选秀节目,更是用一些四五岁孩子的“大话”评价作为看点…… 8月26日,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小记者见面会上,集团管委会主任、社长、总编辑欧阳海燕对小记者的提问颇有感慨:现在的许多小朋友都不会说“童话”了,他们提问的方式,就像被催化剂催熟的果实一样,失去了应有的天然。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记者看到,多数家长是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这种“超心理年龄”现象的。“懂事、聪明、真好玩、太有趣了……”成为评价孩子的核心词汇。他们认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孩子的成长快速也是正常的。 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一道深刻的古训。”家长谭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们过早地懂得太多成人世界的东西,会不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专家:理性看待孩子的“早熟” 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教师研训部主任赵龙山副教授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尤其是社会信息网络的发达,孩子的接受面越来越广。同时,当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使得孩子不断地“介入”成人的世界,给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深深打下了“早熟”的烙印。 “社会和家长对这种现象应保持理性的认识。”赵龙山说,有心理学实验表明,孩子的许多成人化表达大多时候是“口不对心”的,仅仅是成人世界在孩子眼里的一个浮光掠影的反映。但语言是思维的一个存在方式,在对孩子表达尊重的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将天真、快乐、无邪等本质性的东西过早失去,更不能用“催熟”的方式,让孩子过早地背上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