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写得好坏与否不是最重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早前,省教育厅出台规定,从本学期开始,书法课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依据我市2007学年度的课程安排,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都有一节书法课,书法课使用的教材是省教育厅统一编写的《书法》教材。本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我市各所学校都很重视开设书法课,不过由于缺乏专业书法老师和考核标准,一些学校教授这一课程起来显得比较困难。
◎学校声音:把书法课列为必修课,学校还未做好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此前都把书法课列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加培训。一些学校将练习书法作为学生每天的“作业”,定时训练。杨仙逸小学就把书法课作为该校的校本课程之一,一直以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法练习。 石岐某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学校就认识到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但书法课只是作为兴趣课,供学生自由选择,现在要求将书法课列为必修课,学校都没有做好准备,而且由于准备的时间太短,书法课成为必修课之后,怎样教学、怎样考核效果,都没有可遵循的方法。 ◎各方反应:开设书法课程利于传承中国文化 沙朗小学的校长李宗心认为,书法课作为“地方课程”纳入广东中小学必修课的系列,是绝对有意义的。作为现代人,学好书法,既传承了祖国文化,又能提高自身素质,是好事情。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生都努力学习毛笔字,中国人倘若把毛笔字丢了,就很遗憾了。东凤镇永益小学校长胡松华告诉记者,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不少家长见到学校开设了书法课程,十分赞同。家长王先生表示,练字也能练性情,加上现在很多字帖都是以古代诗词来做临摹字帖,小朋友在练字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学习了很多优秀古诗文,比背书的效果更好。三鑫双语凯茵学校书法兴趣培训班学生小陈在爸妈的支持下,每周都练习写毛笔字,三个多月过去了,作业本上的字越来越漂亮。他腼腆地说,刚开始时不喜欢整天练书法,现在一天不练书法就不习惯了。记者获悉,不少学生刚开始静不下心来练习书法,可是后来逐渐都喜欢上书法艺术,还主动报名参加书法培训班。 ◎教学尴尬:有热情但缺乏书法老师和教材 记者从各校了解到,不少学校在本学期的课程表中都安排了书法课程,但由于书法教师缺乏,学校大多以语文或美术老师代上书法课,可以说,书法课质量良莠不齐。 在沙朗小学,为了开设书法课,该校安排书法较好的教师给学生上书法课。在杨仙逸小学,学校由于没有专业书法老师,就请市内书法专家到学校培训任课老师,老师边学习书法边教学生。记者发现,不少小学在开设书法课方面,都遇到师资难题。 据悉,虽然今年秋季前广东省教育厅已编写完成了一套《书法》教材,并免费发放到全省中小学生手中,但记者从多所中小学了解到,不少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生还没有领到《书法》教材,只能从书店购买书法帖当教材。 ◎市教研室: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记者就我市开设书法课遇到的难题采访了市教研室主任黄世勇,他说,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尽管当前遇到一些困难,但学校不应该强调困难,反之是要积极想办法去开设好这门课程,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老师,通过利用社区资源等方式开设书法课。 对于如何解决书法课程的师资缺乏问题,黄世勇认为,培养书法课师资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中山在开设书法课程方面由于之前有基础,现在普及并不是很难,再说,书法教学活动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同书法文化,感受中华文明,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 如何考核书法课开设效果?黄世勇说,开设书法课程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也不是为了把学生的字好或字差进行分类,因此不存在考试这个环节,但为了避免开设书法课成为一种形式,市教研室将会不定期地对学校进行抽查和评估。 ◎有关人士:通过书法练习,将学生引入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殿堂 根据省有关部门安排,我市学生采用的书法教材是由省教育厅编纂的《书法》。《书法》教材有三册,分别针对小学3-4年级、5-6年级、初中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的《书法》教材采用了“集字”的方式印成,从欧阳询、颜真卿、曹全、张迁四位书法家的作品中挑出单个的“字”,拼成“月是故乡明”、“天下为公”、“锲而不舍”等经典词句。 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室体育与艺术科副主任、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周凤甫透露,广东省出版的全国首套权威《书法》教材,酝酿了3年,编写长达1年时间,借鉴了日本等国书法课教授的先进经验。教材采用“传统教材”+“字帖”的方式,率先将书法课带入一个“边看、边写、边学知识”的新境地,设置了“认读·欣赏”“学习建议”“书法小贴士”等栏目,通过书法练习,将学生引入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殿堂。周凤甫告诉记者:“字写得好坏与否并不重要,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
■记者手记
开设书法课 莫流于形式
“书法课开设容易,教好却很难”,本学期,记者走访我市各间学校时发现,不少学校对学生练习书法都有一番感慨。一些校长表示,各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这个做法很好,但在书法老师缺乏、教材也缺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书法课的质量呢?校长们表示了担忧,还有校长甚至告诉记者,假如有关部门没有想办法解决师资教材问题,书法课程极有可能流于形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书法课,在没有书法老师的情况下,学校动员全校力量,只要是书法较好的老师,都安排其担任书法课老师。为了促进学生练习书法,不少学校还举办了书法大赛。学校在抓学生书法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可是书法教育的效果如何呢?多所学校的负责人给出共同的答案:有很大进步,“张牙舞爪”的字少了,最起码校风有所改变了!不过一位老师还是表示,我市在书法课程方面没有考核方案,学生又不用考试,难以用具体指标评价书法课教学效果。 没有考核机制,也没有书法老师,学校为响应有关部门硬性要求开设了书法课,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进一步优化条件,开设书法课程就像“全民健身运动”,让每所学校每位学生的笔都“动”起来。 西区一间小学的负责人说,传承中华文化,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是很好的途径,但是政策在校园都没有任何标准的情况下立即实施,实际操作的确有很大困难。记者了解到,全市各中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但不少学校因为硬性条件的限制,书法课成了练习字帖的课。 对于开设书法课是否会流于形式?市教研室主任黄世勇告诉记者,以前是个别学校重视书法课,现在却是要求普及,虽然政策实施比较匆忙,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 也许,对于书法课,我们暂且不应考虑书法教学效果如何,形式如何。正如某位校长所说的,书法课不一定要教育孩子写好字,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