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8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因材施教>>正文

调查:“好孩子”学坏是因“坏孩子”得不到惩罚

调查:“好孩子”学坏是因“坏孩子”得不到惩罚
     2008-01-21

  民调显示,71.5%的公众认为《诚信考试承诺书》“形同虚设”,有人将作弊现象泛滥的原因概括为——“好孩子”学坏是因“坏孩子”得不到惩罚

照片: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内一女生正在用手机短信传送考试答案。吴思强摄

    身份证、准考证,还要一份签字的《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才能进场参加考试,否则“取消考试资格”。这是2007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期间,北京几所高校的强硬规定。

    考试当天,一名北京大学的大四学生忘了带“承诺书”,被监考人员拦在考场外,最终没能入场考试。然而,考试结束不久,记者了解到,仍有不少枪手成功地拿到了佣金。事实证明,《诚信考试承诺书》、身份证、准考证,还要一份签字的《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才能进场参加考试,否则“取消考试资格”。这是2007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期间,北京几所高校的强硬规定。

    考试当天,一名北京大学的大四学生忘了带“承诺书”,被监考人员拦在考场外,最终没能入场考试。然而,考试结束不久,记者了解到,仍有不少枪手成功地拿到了佣金。事实证明,《诚信考试承诺书》一纸协议难敌作弊市场的隐性需求。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联合实施的在线调查(有2106名参加者)显示,71.5%的人认为《诚信考试承诺书》“基本上形同虚设”。88.8%的人认为这一协议已然“没有必要,诚信绝不是简单地签个保证书就能达成的”。

    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规定,在一些国家统一考试中,要求考生考前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签字认可。大部分考生在四六级考试前都签署了“承诺书”。但就在当年,出现了大面积泄题舞弊事件,首次出现利用互联网贩卖试题答案的团伙犯罪案件,涉及全国11个省市数百名考生。

    半数以上公众认为考试诚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作弊手段不断刷新,作弊人员堪称专业,作弊规模向集团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全国各大统一考试共同面临的难题。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四六级诚信问题“比较严重”,其中认为“非常严重”占到了55.2%。

    “把准考证的膜揭掉,换上自己的照片,用胡萝卜章沾上印泥盖个章,再去复印店里压个膜。一个新准考证就做好了。”

    “现场对身份证也不怕。赶在考前五分钟出去上厕所,回来就是另外一个人。上百人的考场,监考老师根本看不出来。”这是某高校研一学生小吕的替考“经验”。

    小吕替考的原因很简单———“仗义”。“不帮忙就是不仗义。我也不收钱,请吃顿饭就行。”但对于大部分“枪手”来说,替考可是一个来钱的行当。2005年的行情是六级1200元,四级500元。“价格还可以商量,替考双方都是学生,中间牵线的一般也是学生。”

    比起如今“专业”的四六级作弊大军,这些“校园枪手”只能算是“散兵游勇”。

    调查显示,32.4%的人认为,作弊技术先进,成功率较高是四六级考试作弊泛滥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号称“专业的诚信助考团队”的网站上,各种助考费用明码标价。2007年12月,四级500元,六级700元,比同年6月分别涨了100元。网站上特意说明:“我们答案的准确率可靠,价格合理,欢迎各位新老客户捧场,有必要我们可以提供相关证据以作证实!”

    据介绍,这个网站的主要“助考”工具是一种“反屏蔽无线助考设备”,由发射机、接收机、耳机组成。考试时,由另一个人在场外报答案给考场内的人。“接收机放在口袋里,耳机放在耳朵里面,就算打着手电筒也找不到。”

    “我们答案的准确率一般达八成以上,通常情况下在开考后三四十分钟答案就出来了。比如说上次,也就是2006年12月的英语四级考试答案,我们的作文题及范文在考前15分钟就出来了。”这个“诚信助考团队”还作出承诺,“我们会保证答案的准确率,如果答案不准确,我们会负责全额退款。”

  做枪手风险小,却收益高

    一位足球解说员曾说过:“在球场上,好孩子变坏是因为坏孩子得不到惩罚。”考试作弊行为也越来越贴近这一逻辑。调查显示,23.4%的人认为,现在针对作弊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大,没有威慑力。23.2%的人把作弊归因于“监考不严,让人有机可乘”。

    “做枪手是没风险的。反正在学校,就算逮着,多半是让本人自己来考,最严重就是考试作废,枪手没什么损失。”第一次做“枪手”的时候,小吕很紧张。后来他发现这完全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有一次是班上的的辅导员来监考,看到他的准考证上写着另一个人的名字,拿起来看了一会儿,又“啪”地放回来,只说了一句,“好好考。”

    据小吕分析,因为每学期学生都要给老师打分,所以老师也要和同学搞好关系,不能太严。其他同学一般也不会管,作弊并不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因为抄是抄不出好成绩的,作弊的人不会影响他们评奖学金。

    2005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试行方案,限制社会考生报名,逐步将考生范围限制在校内,突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但一名北京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说,四六级仍然是一种社会性考试,学校只是承办方,提供场所和监考人员。“学生作弊可以按照校规惩处,但是社会人员作弊就只能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来惩罚。可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惩罚措施是什么,我们不太清楚,也没资格实施惩罚措施。”

    目前,对作弊者的处罚仅限于行政措施。对替考者只能以伪造证件的名义予以处罚。而对其他作弊行为的处罚,更是无法可依。有媒体报道,2007年7月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夕,公安机关端掉一个制售隐形耳机等作弊工具的窝点,可民警把《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翻了个遍,对于“制销考试专用作弊工具”的问题,也没有找到明确的处罚规定。“我们只好对他进行教育,暂扣作弊工具,把他放了。”

    对于在考试中泄露题目和答案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处罚办法”,最高处罚是取消成绩、警告或开除。考卷启封后就不算作绝密文件,无法按《保密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些助考网站公开写道:“我国刑法目前只把出售考前答案的视为泄露国家秘密罪,而考中答案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还构不成犯罪。如果出了事,最多也就拘留几天。”

  考试诚信不能单靠自律,还要靠硬约束

    高收益和低风险,让四六级作弊现象层出不穷。有人指出,缺乏相适用的法律规范,没有信用评级制度,也是造成作弊猖狂的原因。在现实面前,一纸诚信承诺书,成了不少网友眼中的“噱头”。

    事实上要签《诚信考试承诺书》的考试并不只是四六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国家的一些教育统一考试,包括高考、自考、研究生考试等,都要求考生在考试前阅读并签字认可承诺书。

    但在这些考试中,承诺书同样都是“一纸空文”。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考生孙同学说:“直接点‘接受''就行了,我根本就没看上面写的是什么。”孙同学表示,在网上注册ID或申请电子邮箱时经常见到各种协议,只要一路“确定”、“接受”就可以了。“也只有接受啊,不然就无法报名。”

    即使签订了“承诺书”,作弊事件仍然不可避免。2007年,河南郸城、云南宣威、安徽砀山等地发生了多起高考集体舞弊案。事实证明,依靠自律来解决考试诚信问题的做法显得过于理想化了。

    调查中,36.1%的人承认,“大学的很多考试都有人作弊,作弊已成习惯”。数据表明,这种陋习正在大学生群体中愈演愈烈。自称“经常作弊”的人占29.2%,“偶尔作弊”的占26.0%,只有16.8%的人表示“从不作弊”。一些人也承认,不作弊不是不愿做,而是不敢做。北京大学大四学生小邵说,“发现作弊,这门课就不让考了。如果是这样也许还敢试一试。但是现在风险太大了,一旦发现作弊就取消学位,大学就白上了。”她觉得,要防止作弊关键还是处罚措施。

    但是,“大家都在抄,被抓的是极少数。”小吕的学校每年都会在门口张贴公告,“某某同学因什么考试作弊,给予警告处分。”他说:“被抓的一般都是太嚣张的,大张旗鼓把书往桌上一摆,老师走过来头也不抬,这不是公然藐视老师吗?老师气不过,当然要抓你。其他人只会吸取教训,更小心地作弊,谈不上什么杀鸡儆猴。”

    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诚信制度?调查显示,最受公众认可的是“从小进行诚信教育,靠父母言传身教(60.2%)”、“合理的奖惩措施,应该有比《诚信承诺书》更有效的方式(45.2%)”、“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不良记录直接影响升学和就业(43.6%)”、“健全法律法规,只有法律才是硬约束(35.4%)”。

    有网友说,能不能来点实实在在的管理措施?比如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银行、司法等部门的记录联网,将所有污点一并载入,如果失去诚信,将来贷款、找工作都面临危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国人的诚信观,看看谁还有胆子拿自己一生的名誉开玩笑?

    在教育部新近举行的2008年工作要点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透露,我国的《考试法》正在拟定中,很快将提交全国人大通过。

    有关人士也指出,《考试法》的出台将缓解考试诚信危机。考试作弊最大的危害莫过于降低社会的诚信度,加剧社会的信用危机。通过立法和司法的手段治理考试舞弊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信用危机,重塑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考场新形象,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地走出考场。(实习生 黄冲)

    高考作弊一次 污点跟踪一生

      微型耳机作弊器。刘珂 摄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起在全国举行。与往年开考前监考老师向考生宣读《考生守则》不同,今年高考开考前,监考老师将向考生宣读《考生须知》,其中特别增加了考生诚信考试的内容。在今年教育部围绕高考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中,“诚信档案”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5月28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表示,从今年起,教育部将实施部、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那些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严重违规,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单位查询。

     内蒙古:高考作弊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在今年高考中,考生如果使用手机、对讲机和耳麦等无线通讯工具作弊,其作弊行为将被记入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并跟随该考生一生。

    为完善国家教育考试诚信管理体系,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与教育部联合建立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平台,将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违规行为,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查询方式,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和用人部门查询。

  作弊黑名单将令高考不诚信者付出惨重代价

   5月28日上午,北京海淀区招考中心展示了最新的高考试卷实时监控系统。2007年海淀区将对26个考点校的试卷运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因试卷车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试卷车在运送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将在海淀区招生考试中心的监控屏幕上一目了然。同时,在报警状态下,指挥中心可通过安放在车辆内部的摄像机,及时抓拍到车辆内部的图像,便于指挥中心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和处理,也为日后取证做准备。林晖 摄

     一旦高考作弊,这个污点可能伴随考生的终身。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2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将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考生的作弊记录将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学生司负责人说:“对于18岁的考生来说,高考是学生迈向成人社会的第一步,应该保持清清白白的诚信状态,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考生的名字进入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