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预防网瘾不可小觑 |
拯救“小网虫”堵不如疏 |
| ||
据报道,8月1日13时,家长邓飞亲手把儿子邓森山送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短短8个小时,父子俩竟已是阴阳相隔。这一不幸的事故再次引起人们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关注。时下正值暑假,白天、晚上上网玩游戏,凌晨依旧聊天、发帖成了很多放假在家的学生的生活方式。家长们该怎样拯救小网虫呢?专家们认为,对于有网瘾的孩子,堵不如疏。 现象:全天近18个小时上网 小高是我市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小学六年级他开始接触网络,并在初中染上网瘾,节假日几乎都挂在网上。虽然马上就升高二了,但小高并没有为自己的学业着急。这个暑假小高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泡在电脑游戏里,从早上7时到凌晨1时,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他没有离开过电脑半步,小高的妈妈看到此情景心急如焚。据小高的妈妈介绍,为了让儿子远离电脑,她曾提议全家去旅游,可这么好的暑期计划也被儿子拒绝,原因就是儿子不肯离开电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活中的“小网虫”越来越多。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梁剑玲老师认为青少年过度上网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上网的引导,青少年上网一般都会没目标,或者目标太过单一,而一些制造商在网络设置上会设定一些诱惑,这样青少年就很容易沉迷下去。有心理医生认为,很多网瘾少年是因为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认同感,因而转向网络寻求“精神避难所”。 看法:网瘾戒除机构不如家庭关心 “网瘾戒除机构”是网络发展的附属品,只要在百度输入“网瘾戒除”四个字,立刻可以看到遍布全国各地大小规模的网瘾戒除中心,广东阳江就有此类机构。尽管各个“网瘾戒除机构”宣称效果好,但记者采访的不少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把孩子送进网瘾戒除机构,还不如父母用心去拯救。 中山纪念中学心理辅导老师黄冰洋认为邓森山事件的产生凸显了其父母教育的失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不力。她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会染上网瘾,是因为父母亲缺乏对孩子的照顾和引导。黄老师认为要帮助青少年戒掉网瘾,学校和家长都要做很大的努力,只有在双管齐下的情况下,青少年才能慢慢地从虚拟世界走出来。今年刚高中毕业的小飞(化名)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小飞来自古镇,其母亲对他非常严格,在心情很压抑的情况下,小飞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刚到纪中读高一时,小飞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周末一回到家,小飞就一直呆在电脑前。父母看不下去,便让电脑公司的人在电脑里设置密码,然而没用多久密码就被小飞破解了。最后父母只好把电脑送人,可小飞以退学威胁父母。父母和学校老师商量后,与小飞达成协议,只要小飞乖乖上学,周末就会让他有固定的时间上网。小飞在学校时,老师就常常鼓励小飞,并肯定小飞的能力,尤其是他在电脑方面的才能。回到家后父母还是会对小飞的上网时间有所控制,同时也会限制小飞的上网内容,渐渐地小飞开始慢慢从网络世界走出来了,人也变开朗了,2009年高考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经验:戒除网瘾堵不如疏 暑期是上网的高峰期,如何预防或戒除学生的网瘾呢?有专家建议,堵不如疏,家长不要一味地制止孩子上网,必要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甚至玩游戏,避免孩子偷偷去网吧。其次,孩子上网时,必须和孩子约定好一个上网时间和内容,并且要让他们严格执行。最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益、有趣的事情,比如运动、阅读、旅游等等,避免孩子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 朱同学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高一时深深地陷入网瘾中,曾试过连续一个多星期通宵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高三时,父母亲为他办了转学手续,到了一间封闭式的学校读书。刚开始,他很难适应,感觉离开了网络世界异常空虚,但同学的热情慢慢感化了他。同学们开始找他聊天,找他一起去上课,还有人找他周末出去逛街。周末回到家,父母亲也没有阻止他上网,只是规定了上网时间,有时父亲还会和他聊网络游戏。渐渐地,他觉得网络游戏好像没有那么神秘,那么吸引人了,“网瘾”也很自然的戒除了。朱同学介绍说,刚接触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都很容易沉迷,但多点接触外界,多点和父母亲、朋友沟通,自然就不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了。 | ||
记者尹习梅实习生谭露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