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北京市政府首次发布“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令人吃惊。北京多所学校体育教师和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已经到了‘危难的时刻’”。另有专家称,与身体素质一致,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同样不容乐观,由于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多方原因,现在的孩子已被逐步“玻璃化”。(6月1日新京报) 看着可爱的孩子变成“玻璃化”的产品,着实对未来一代担心。我理解的 “玻璃孩子”,那就是一碰就碎,看似坚强,实则体质虚弱,心理脆弱,承受力极差的现代孩子。 如今,孩子们从体质到心理显现出“玻璃化”倾向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家庭的溺爱。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让大多数孩子成了家中的 “太上皇”,因为他们这一代寄托着家庭的全部希望,除了上学,他们从小什么都可以不做,一切由家长代劳。如今,小学生不会穿衣服、中学生不会洗碗、高中生不会剥鸡蛋皮、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大人们的代劳而在这一辈身上,逐渐呈退化的趋势。孩子的问题,还真不能怪孩子,说到底还是大人的观念出了问题。 许多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溺爱、宽容和夸奖,这不仅给孩子建立起一座盲目自信的“理想王国”,更间接地对学校教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比如本来是孩子之间起了矛盾,双方家长为了帮孩子却发生了冲突;孩子在校受了老师批评,家长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找老师 “算账”;生长于温室的孩子一旦经历风雨和失败,便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令人不解。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甚至比玻璃还脆弱,既不能沾、更不能碰。 如今的孩子除了心理素质差,体质健康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学生体能素质明显下降。近年来,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外,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增多,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造成现在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尽管校园有阳光体育运动,但学生的运动量还是不足,比如家长每天接送以车代步,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专家指出,多运动不仅强壮身体,也促进心理健康。 看看邻国日本,他们从小就注重孩子们的体格锻炼及吃苦精神,在日本的许多幼儿园、中小学校里,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赤脚绕操场或沿着走廊有组织地进行慢跑活动。这就是风靡日本的 “赤足训练”。实践证明,推行孩子赤足训练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儿童体质增强了。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玻璃化”,但是我们已经陷入了“玻璃化教育”围城,打破这座城墙需要教育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改变人被“玻璃化”的环境。 ◆杨亚军 |
易碎的“玻璃化”孩子由谁造就
发布时间:2010-06-03

上一条:别拿“高标准”捆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