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1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因材施教>>正文

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

    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已经发表90多年了。当我看到这个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所谈论的内容时,尤其是“祸害”二字,我深为震撼。看来,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反思一下: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

    首先要反思: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爱。我们老家有句老话:惯儿如杀儿。就是说过于溺爱娇惯孩子,其实等于慢慢杀死孩子。现在,溺爱孩子的现象比较严重。90后、80后,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一代,不少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现在,他们独立了,走上社会了,才发现社会现实很残酷,竞争太激烈,自己不具备翱翔天空的能力,屡屡碰壁之后,自然对父母的溺爱有所不满。

    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爱?不妨学学美国人。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以及赚钱的能力,如股神巴菲特11岁就卖报纸,又如戴尔电脑总裁16岁卖报纸,他们家庭都很富裕,并不缺钱,家长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而已。反观我们,有几个家长能有这种视野和胸怀?替孩子包办一切,绝对不是爱,给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一种大爱。

    其次,革新思想,摒弃陋习。在中国的传统中,孩子是家长的私人财产,孩子是没有自尊的玩偶,漠视孩子的个性都不在话下,侮辱、谩骂自然是家常便饭,信手拈来。事实上,这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戕害,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这种阴影,严重者甚至扭曲了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所有的家长都必须摒弃这种传统陋习,革新思想,树立起尊重孩子的好习惯。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哪个人的私有财产。养育孩子只是父母的职责,正如父母老了孩子要赡养一样。

    再次,要勤学习,跟上形势。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现在已经不是仅仅给孩子饭吃、衣服穿、供孩子上学就可以的时代了,家长必须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其中之一就是要给孩子多沟通交流。如果不了解现代社会的最新状况,又怎么能和孩子沟通交流呢?

    当然,笔者所给的建议都是针对家长个人的。社会也应该反思。比如留守儿童问题,这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孩子长大了才见到父母,在孩子的婴幼年父母完全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导致孩子心智不全的大有人在。可这完全是家长的问题吗?当然不是,户籍制度、财富分配不公都是帮凶。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