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个比较特殊的发育期。期间,孩子会表现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别人干涉他们的事,这两个阶段被称为“反抗期”。其中,第一个反抗期一般出现在2-5岁,主要表现在孩子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这时候一向温顺听话的孩子会变得急躁、不听话。王燕五岁的儿子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在她的巧妙引导下,儿子很少和自己发生冲突,并且亲子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将计就计”巧引导
儿子从3岁多开始变得不如以前听话,还经常发脾气摔东西,一开始让家长王燕非常着急。在有了孩子以后,王燕一直在阅读教育类书籍。虽然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叛逆期,但儿子总是不听话,莫名其妙发脾气,这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有一次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本来好好的,他却突然拿起玩具砸电视机。”王燕说,一开始只是轻声告诉孩子不能砸,但是发现根本不管用。“后来我们大声呵斥他,他可能吓到了才停了下来。”那段时间,王燕经常和儿子“对峙”,儿子也不如以前粘自己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燕发现自己不管说什么,儿子都要说不。王燕灵机一动,决定给儿子来个“将计就计”。王燕说,儿子一直不喜欢穿雨鞋,每次下雨出去玩后回家鞋子裤腿都是湿的。一次大雨过后,儿子又要求出去玩。王燕灵机一动,告诉儿子:“不许穿雨鞋啊,下这么大的雨会把雨鞋搞脏的。”谁知道听了这话以后,一向喜欢和自己做对的儿子主动找出雨鞋,乖乖地穿上出门了。以后每遇上类似的情况,王燕都会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屡试不爽。“孩子有叛逆期是必然的,想让孩子顺着自己,不如反着要求孩子,最终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迂回战术”避免正面冲突
孩子有自我主张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但如果家长处理不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反复干涉和限制,孩子可能会变得唯命是从、没有主见。王燕说,引导孩子的前提是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不能一味鼓励,也不能一味批评。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本能地反感我们父母要求他做什么,更喜欢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在某些活动上给予孩子自由。在原则性问题上把好关即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王燕发现儿子是个自尊心很强、细心且在绘画方面有天赋的孩子。看到儿子放学回家总喜欢写写画画,王燕有意让儿子跟着幼儿园老师学画画。但是王燕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儿子就表现出抵触情绪。学画画的事只好搁置了一段时间。一次,王燕在帮儿子整理图书时,又看到儿子在照着书画蝴蝶。王燕趁机找出儿子以前画的画,假装惊奇地说:“哎呀,这些画这么好,该不会是你画的吧。”儿子听了王燕的话后,把画抢了过来,骄傲地说:“我可以马上画给你看。”王燕就这么迂回地帮助儿子重拾了兴趣,同时也满足了自己想让儿子学画画的私心。
“孩子叛逆期,尽量不要和孩子正面冲突,但也不是什么都要顺着孩子来。”王燕说,在某些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果断地说“不”,以帮助孩子建立对错观念。比如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买这买那,不能因为周围人的目光就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当然,在你做出行还是不行的决定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他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