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1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因材施教>>正文
解读美国家教12条法则

偏重品德修养培育

 

    美国一家媒体曾刊载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提出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的12条基本法则: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五、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八、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须慎用;
    九、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十、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十一、“20码”法则: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十二、“四W”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who)在一起、在何地(where)、在干任何事(what)以及何时(when)回家。

    解读12条美国家教法则,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家庭教育更重孩子“做人”、品德、修养的培育,所有法则均与孩子的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相比之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则大多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家长们几乎把全部的心思、精力、财力都用在了对子女的学习辅导、提高成绩上了,攀的是分数,争的是名次。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如何自理、自立等等内容,却放在一边。重智轻德教育普遍存在,许多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自私、骄傲,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