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生寒假作业动笔的少了,动手的多了。图为杨仙逸小学17日举行散学典礼后,学生们高高兴兴走出校园。 记者付希华晏飞通讯员陈定坤摄
甜蜜的寒假生活开始了。让我市中小学生高兴的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布置书面寒假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假期弹性作业。今年是减负令颁布后的第一个假期,我市小学生们的寒假作业将不同于往年:书面寒假作业大大减少甚至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性作业、阅读作业、情感作业。如要求孩子们在春节,通过拍照片、抄写对联、了解民俗等形式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求孩子们学着用压岁钱学理财,甚至连和父母共同走进电影院观看一部少儿影片也成了寒假作业。
■学校不再统一订购寒假作业册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提到寒假作业,都会想起一本厚厚的练习题,上面写着“寒假作业”四个字。可对于中山的小学生来说,如今的寒假作业早已没有了“大本子”,这个寒假,全市很多小学都没有给低年级学生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留给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每天都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
“我们早就没有统一订购那种厚厚的《寒假作业》了,现在每年都说减负,小学是动真格的了,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那种抄抄写写的书面作业。”石岐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唐红雁介绍说,学校不再统一购买寒假作业册,而是根据每个年级的情况,教师自己出题布置作业,春节期间少留甚至不留书面作业。
为让孩子们过一个愉快的寒假,不少小学决定为寒假作业“减负”,书面作业“大瘦身”。东区柏苑小学副校长班荣军介绍说:“寒假本来就短,如果布置太多作业的话,学生们就过不好年,所以我们今年的书面作业很少,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几乎没有布置书面作业。”
■特色作业注重体验和实践
虽然书面作业减少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不用做寒假作业,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形式多样的作业,有体育作业、德育作业、实践作业等等,注重体验和实践。为了让孩子在过年中感受生活,学习传统知识,很多学校给孩子布置了“过年”作业。唐红雁告诉记者,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里,石岐中心小学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拍照片、抄写对联、了解民俗等形式来亲身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要吃煎堆,跟爸爸妈妈一起学着做哦”;“正月十五,去看看花灯吧,记得记几条灯谜呀”,这些都是该校学生寒假的任务之一。
除了“年味”作业外,体育作业也成了不少学校布置的任务,城区很多学校规定,学生需记录每天的体育项目,并由家长签字。西区翠景东方小学则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理财”作业,这项作业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合理支配压岁钱、零花钱,制作购物计划及清单,为父母分担经济压力或给需要帮助的人送上爱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家长也有“寒假作业”
学生的寒假作业变了,家长也有“新任务”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布置的实践类作业大打“亲子牌”,把家长也纳入其中,一些学校还别出心裁地给家长布置了作业。比如说,体育作业中提倡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亲子运动,如踩单车,游绿道等;德育作业要求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做义工,帮助他人;阅读作业中提倡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等。部分小学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去看一次电影,或者逛一次书店,另外还鼓励家长带孩子出去旅游。
学生与父母一起做义工,父母以身作则尊重老人;家里做团年饭,学生充当小帮手,和父母一同买菜做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好好慰劳平时艰辛工作的父母……这些就是西区翠景东方小学学生的寒假作业,这份特别的寒假作业让许多学生感受到了回报父母的必要。“我真喜欢这样的作业,天天做也不会烦。”该校学生小优如此说。
不少教育专家对小学生寒假作业的变化深感欣慰。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现在,假期作业内容更具有时代性,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说明,学校开始真正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点评
布置“特色寒假作业”好
开心愉快的寒假开始了。我市许多中小学打破常规,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寒假作业:有编春联、做统计表、阅读童话、做一件手工;有为父母做早餐,学做家务事,为亲朋好友、灾区小朋友送上春节祝福;也有开博客、做网页、办手抄报、健身……总之,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亲情感恩教育已成为今年寒假作业的一大亮点。
笔者认为,给中小学生们灵活地布置“特色的寒假作业”,能够真正减轻学生们的作业负担,符合素质教育规律。
众所周知,以往每年放寒假,学校都要给孩子们布置成堆的寒假作业,大多是写多少篇作文、写多少篇日记、做多少份试题等,更有家长担心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孩子匆忙“吃饱”后没事干,就为孩子购买成套学习辅导资料,或带孩子参加各类提高班,如此千篇一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既累了学生又苦了家长,教师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逐一检查批改,学习效果不大。
而今,打破常规,给中小学生们布置 “特色寒假作业”,既有弹性又有挑战,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尝试,给了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活技能。这些特色的寒假作业和“填鸭式”的传统寒假作业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其一,“体验式”、“实践式”寒假作业,“动”的成分较多,符合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的生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能真正地参与、融入进去,接受起来也快,效果自然就好。
其二,这种寒假作业还体现了寓教于乐、劳逸结合的原则,符合素质教育规律。每个孩子都想在寒假期间好好放松一下,此时适当减少作业量,让他们玩一玩,也能让他们在玩中获益,使得寒假作业不再是假期压在心头的沉重负担,反而成为寒假生活的 “佐料”,既有趣又有收获,从而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
梁家毅(三乡镇大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