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1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因材施教>>正文
讲日常知识,搞创意活动,拓展孩子的社会认知思维

有些小学邀请家长走上讲坛授课

专家:家长参与课堂,利于孩子成长
家长进课堂活动开展广泛,9月10日,湖北廊坊市广阳区第六中学的学生与家长课堂活动。新华社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由学校全面主导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在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家长逐渐成为校园讲坛的“新丁”。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内一些学校已经积累一定举办家长课堂的经验,这些学校通过举办家长课堂,发挥家长专长,向孩子传递更全面的社会教育,也为孩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有教育界专家指出,家长课堂形式能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其形式内容都值得肯定。但在推广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既要发挥家长课堂的社会教育作用,也应坚持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石岐中心小学:
  挑选家长为学生讲日常知识
  石岐中心小学举办家长课堂已超过五年,该校为学生设定每年一节家长课堂,根据特长爱好、专业技能挑选授课家长。授课家长在老师的指引下备课,踏上学校讲坛为学生开讲。
  眼科医生翟女士的女儿今年在石岐中心小学升读三年级,两年前,翟女士就登上女儿班级的讲坛,为同学们讲解眼睛保护的基本知识。面对一群刚刚踏入学校生活的一年级的孩子,翟女士不敢怠慢,在课程前一个星期,她每天下班后都会上网“充电”,积极收集与课堂教育模式相关的资料,并将自己准备讲授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
  “对于我们医生而言,眼睛保健知识都非常浅显易懂。但当我们尝试将之传递给一年级的孩子时,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语言、形式的选择。”几经考虑,翟女士决定使用一些儿童化的语言,并将知识内容通俗化,并在课程中引入喜羊羊、灰太狼等受孩子欢迎的卡通人物,通过它们的口吻向孩子授课。此外,翟女士还在课程中加入了许多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听讲之余,主动挖掘身边的“护眼威胁”。“互动环节让孩子们都动起来了,那节课的效果非常好”翟女士说。
  翟女士告诉记者,在授课之前,学校老师只维持课堂纪律,其他课程内容都任由家长教师自有发挥。翟女士认为,这种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家长课堂,能够充分将家长们的不同特长整合到课堂中来,让孩子们享受到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社会教育。“国内学校向来注重文化课的教育,但社会教育部分展开相对不足。学校开展家长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家长在各领域当中的特长,让孩子能学到超出书本的知识,增强其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翟女士认为,像卫生保健、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基本知识,需要反复讲授,才能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她期盼,家长课堂的时间、次数能适当增加,以提升其教育效果。

  杨仙逸小学:
  家长课堂提升孩子的社会认知度
  相较于偏重专门知识讲授的课堂设置,杨仙逸小学更希望加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而家长也利用课堂形式,举办别开生面的活动,提升孩子的社会认知度。在杨仙逸小学三年级任教的尚老师告诉记者,杨仙逸小学将家长课堂的举办权交给班主任,每个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决定家长课堂的形式内容。尚老师则遵循沟通孩子家长的理念,让家长们站到讲台前,向自己的子女讲述自己的职业工作,以培养孩子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尚老师谈到,在每月一次的分享课堂中,出现过许多有趣感人的瞬间。其中有一名从事银行业的家长的分享课,给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课堂之前,该名家长先为班上每位孩子设置一个“虚拟存折”,而其中的存款积累,需要孩子在平日的作业、课堂、课外活动中积极表现来换取。到了课堂当日,该名家长举办一个玩具拍卖会,孩子可以使用自己平日积累下来“虚拟存款”竞价,获得自己的“心头好”。“当时孩子竞价十分积极,气氛活跃度是四五年之最。” 尚老师认为,“虚拟拍卖” 是一节十分成功的家长课堂,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接触到基础理财知识。“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对孩子进行理性消费教育。”尚老师表示,他们会坚持“虚拟拍卖”这种家长课堂形式,未来还会增加学生采购环节,培养起价值意识。

9月10日,在杭州大成实验学校课堂上,一位从事民航工作的学生家长为学生讲解乘坐飞机的安全常识。 新华社

    专家点评
    家长课堂形式值得点赞
  家长课堂在校园内部流行普及,到底能给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何种好处呢?对此,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民生问题研究所所长匡和平表示,家长课堂为校园中的教育者、被教育者都提供了成长机会,其形式内容值得肯定。
  匡和平指出,孩子的成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孩子身处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都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家长的价值观是否端正,对孩子的成长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教育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家长无需参与其中。这种看法其实十分片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双向过程,被教育者是获得主体,但教育者也通过教育过程得到反馈、反省的机会,某种程度上教育者也成为被教育的一方。”匡和平认为,校园引入家庭课堂,能够提升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提升家长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及沟通配合意识,让学校教育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延续,为孩子营造更全面更协调的成长环境。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赞同之余,匡和平也指出,校园引入家长课堂时必须设好其界限,不能让家长越俎代庖,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权威性。“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家长课堂能以灵活的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但学校必须意识到,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权威性不能丢掉,必须时刻坚持这种权威性,为学生带来正确的价值引导。家长课堂再好,也只能是一种补充性教育。”
  匡和平说,若要更好的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提升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度,而加入学校管理是提升参与度的途径之一。“家长实际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使他们对教学管理产生直观认识,能加强家长、学生以及老师三方面的沟通交流,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匡和平认为,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都是值得尝试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