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姚明提交了一份关于学校开设专项体育课的提案,提议让学生打破班级划分,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体育项目。早在2013年,中山已有高校通过实施俱乐部制度,开始专项体育课的探索。为此,记者走访了开展这项工作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根据运动项目组建体育俱乐部
据了解,俱乐部制体育课是指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了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项。课堂教学一改教师主导、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上课的旧有模式,学生是俱乐部活动的主体,俱乐部的学生骨干参与活动的组织和执行,教师是俱乐部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者,确保俱乐部各项活动的正常运作和具体方案的执行。
“这是一项全新概念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我们开了篮球课程作为试点,后来又增加了羽毛球和健美操等。”该校人文社科系体育教研室主任周召勇表示。
对于体育课专任教师、俱乐部篮球教练曹小弟来说,俱乐部制度让他的教学可以更加灵活。“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训练,组与组在上课过程中实行对抗赛,营造‘全民皆兵’的气氛。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在俱乐部中结交朋友
机电工程学院电梯专业的阮家杰同学是篮球迷,但因为缺乏球友,想跟同学们聚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切磋一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第一批加入篮球俱乐部的学生。”阮家杰说,“俱乐部组织性强,将大批爱好相同的人聚在一起,球友圈更广,结识的朋友更多了。我们还经常组织比赛,有内部对抗和对外比赛,对我来说,真是perfect!”他说,现在宅男宅女很多,长时间坐着上网,对身体不好。“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大家出去运动的机会也会增加很多!”
“学校的运动场所和设施都非常好,在这方面的投入很给力,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标准塑胶跑道等一应俱全,好的硬件一定要用起来,让同学们形成行动和坚持的好习惯。从这个角度看,俱乐部制度效果很明显。”周召勇说。“俱乐部的同学都有机会外出表演,参加相关比赛,增加了同学的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