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发明一个能蓄电的篮球”,“电动螺丝刀能让人们使用时更方便”……10多岁的学生正是思维最“天马行空”的时候,近日,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成立科技创新社团,让学生组成专项课题小组,构思各种科技创新的发明和想法,并由专业老师指导将其变为实际作品。
家长出资帮助建科技创新社团
纪雅学校初二年级主任袁祥樊是此次科技创新社团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谈到,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而且有很多关于科技创新的奇思妙想,学校应该重视这一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搭建这一平台,让他们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这一举动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同,还获得了该校初二(3)班一位家长的支持,捐资10万元帮学校成立这一社团。尽管不想宣扬自己的这一行为,但该家长还是坦言,他的想法很简单,“觉得现在的学生应该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和付诸实践的平台,不要只盯着教科书里的内容”。
据了解,纪雅学校将依托这一社团,每周一、周三和周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课,导师将以《机械和电力的基本常识》、《有关创新的成品分析和创新的基本思路》为课堂技能切入点,帮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基本常识和相关科技成品,并尝试邀请电子科大等高等院校的讲师来讲座。
将学生的创意变成科技作品
该社团的专业指导老师蔡元亮介绍,科技创新课以专项课题组的形式开展。目前,该社团已成立4个专项课题小组,而且每个小组都讨论出了自己想要尝试创作的创意。
有小组提出要发明一个可以蓄电的篮球,将人们运动时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另一个小组则想发明适用于汽车的防水遮雨板,这样人们雨天上车前,就可以避免被雨淋;还有小组提出想发明可以正反向旋转的电动螺丝刀,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学生们提出的创意,蔡元亮感到很惊喜:“中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好好利用这个年龄段的非凡想象力,即可增进思考,还可提升动手能力。”
他谈到,在该校每周三次的科技创新课中,分别会给学生讲解更多机械、电力方面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动手创作发明,老师对学生创作过程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和帮助。
“现在社团已有24名学生,各个课题组的创作工作由学生们流动负责,可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一实践中。”他表示,如果学生的作品做好后效果不错,学校会考虑帮学生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