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教体局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办法,各镇区实施方案也陆续挂上网站。这让不少家中有适龄儿童的家长,莫名紧张起来。网络报名才刚开始,现场报名还有一个多月,这段时间可以准备哪些事情?教育专家建议,家长不妨早作准备,帮孩子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期。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安风涛介绍,如果不提前做好衔接,孩子可能出现不想上学、注意力无法集中、闷闷不乐等现象。家长可以怎样做?安风涛也给出了建议。
“幼升小”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最容易遇上五大“拦路虎”
幼儿园和小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一个以游戏为主,一个以学习为主。由于教育方式、生活作息及评价标准发生了极大变化,在幼升小的前三个月到半年内,孩子的适应能力将经受诸多考验。记者综合我市多所学校提供的信息,整理出“小升初”衔接阶段的五个“拦路虎”:
拦路虎一生物钟失调
具体表现为随便迟到早退、想请假就请假、中午午休时间长等。这些情况在幼儿园比较常见,可到了小学,规则性越来越强,早起早睡是必须,午休时间也大大缩短。这样的转变,让很多一年级新生难以适应,常常出现早上不想起、下午上课想睡觉等生物钟失调现象。
拦路虎二畏难情绪
在幼儿园耍惯了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要遵守的规矩多了,学习的要求高了,往往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特别是活泼跳脱、调皮捣蛋的男孩,自控力比较弱,在学习压力增大、玩耍时间减少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焦虑感和畏难情绪,抗拒上学。
拦路虎三坐不住
老师们介绍,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有一个喜欢乱走乱动的习惯。一会儿摸摸文具,一会儿跟同桌讲几句悄悄话,一会儿在座位上蹦蹦跳跳,要想安安稳稳听课,那是难上加难。就算能集中精神,也多半在20分钟左右。
拦路虎四孤独感
从幼儿园到小学,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不少孩子会产生不安全和孤独感,尤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交友能力比较弱的孩子,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他们在学校也很难感到快乐。
拦路虎五自理能力低
小学期间,老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而非保育,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少,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自理能力。然而,即便是上厕所、喝水、吃饭、睡觉、穿衣、穿鞋、整理书包和文具这些简单的事情,不少孩子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一旦上了小学就会因自理能力差而面临诸多困难。
怎样应对这些“拦路虎”?
家教专家说两招可以“制服”
针对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安风涛给出了应对方案。安风涛建议,家长可以从孩子心理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提前带着孩子准备。第一招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安风涛将心理准备工作分解成四个小招。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好奇心。比如可以经常对孩子提出“我好想知道那些小学生哥哥姐姐的书包里都装了哪些东西,你想知道吗?”“上了小学可以戴红领巾,可光荣了呢,你看那些哥哥姐姐多神气!”“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不同呢,学到的东西比在幼儿园学到的还多呢,你想不想快点上小学啊?”之类的带有明确导向性的问题。
当孩子对小学产生好奇心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带他去学校看看。比如去小学校园,看看学校有没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去感受小学课堂、课外活动等。
第三个步骤,就是按照对小学生的要求,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在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不要中途随意打断等。
如果你已经做了以上三步,不妨在家里和孩子演练一下小学生活。爸爸妈妈扮演老师,孩子来扮演学生。听听孩子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第二招培养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如果心理上的准备做好了,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呢?安风涛介绍说,小学对孩子的要求和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家长可以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提前进行培养。
上了小学后,老师的重点在教授知识。孩子进入小学前,必须学会穿衣、系鞋带、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整理自己的物品,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等。其次,要求孩子有较好的服从性,例如 扫地、拖地、整理和擦拭物品、搬运物品,以及听指令做事的能力。上小学后,孩子就得拿笔写字。家长在过渡期,可以和孩子玩用筷子夹豆子等游戏,提升孩子的手眼协调等能力。另外安风涛认为,适时地召集和让孩子参与集体游戏也很有必要,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上小学物质上需要准备什么?
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开出物质准备清单
1、给孩子布置合适的学习环境。例如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有一张小书桌,一个小书柜即可,重在简单、安静、整洁。
2、为孩子选择好台灯。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白炽灯;15-25瓦,左侧取光,灯臂可调整,灯罩将灯泡全部遮蔽以免眩目,开关安全、方便。
3、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书包(有分区)、文具盒(最好是布艺笔袋)、直尺、削好的HB铅笔3支、圆头小剪刀一把、橡皮一块、自动削铅笔刀一个。学习用具切忌花哨,要写名字。
4、营造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但也不要刻意制造安静。
5、掌握陪孩子写作业的方式。最好是坐在离孩子1.5米的地方看自己的书(不要经常走动),既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又给孩子做了榜样。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