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因材施教>>正文
部编语文教材启用,中山教师建议:

家长“陪读” 孩子识字快

田字格内写字有技巧,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高薇 摄

    本学期,部编语文教材启用。其中,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更关注学生的识字能力,将“先学拼音再识字”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小学生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教师和家长可以做哪些“功课”帮助孩子练好“识字功”?日前,梁雪菊名师工作室蒋阳晔识字写字教学联盟走进东区水云轩小学,现场传授识字写字教学经验。

学生正在练习随堂写字。高薇 摄



    在生活中创造识字环境
    蒋阳晔是东升镇裕民小学语文教师,也是梁雪菊名师工作室识字写字教学联盟的领头人。她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创造学习环境,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一年级时,她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收集起来,写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每个人还有一颗小星星围着。这一下,学生们都来劲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或寻找自己的名字,或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介绍,原本枯燥的认字活动因此变得有趣起来。很快,大家就认识了名字中所包含的汉字。
    在生字教学中,她还注重使用简笔画,形象地表现汉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比如,教“影”字时,她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小树,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影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当天的课上,她还用象形的办法向学生们介绍了“蒸”字,“火在底下烧,一根棍子上架着一口锅,用两个手撑着,上面再加一个盖子,这就是蒸。”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她在班级里还建立了“识字阶梯”“识字宝库”“识字乐园”“识字储存罐”等,激励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增加识字量,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多识字离不开课外阅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蒋阳晔的识字教学心得。她认为,低年段的识字方法除了随文识字、联系中识字、归类识字等,尤为重要的是在阅读延伸中识字。为此,她既深耕课内教学,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13年9月,我与41位孩子一起加入了一(7)班,第一次家长会上,我跟家长们宣布‘每天给孩子们读一个故事,这是我要布置的唯一的语文作业’。”第一次要求家长参与学生阅读的情景,蒋阳晔现在还记得,当时这一决定,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她一直倔强地坚持,并慢慢尝试“四步”推进。
第一步是家长带读。刚入一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少,还没有开始学拼音,不能借助拼音识字,很多文章都读不下来。这时就需要家长读一句,孩子跟读一句,读完后孩子说他所想,家长代笔把孩子所说写下来。这一步走了一个月,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的变化很大,可以借助拼音来读故事了。
    为了方便学生书写,她印刷了班级特色本——《阅读心语》,让大家实践“我读书,我思考。我观察,我记录”的阅读理念。从初级阶段的借助拼音阅读到基本不借助拼音,最后实现了不仅能独立阅读,还将生活的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字词的感悟逐步加深,对生活的观察也越发细致,文本成为孩子们识字的重要依托,而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识字的重要途径。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学校里应用,在家庭中也同样适用,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准备‘阅读笔记’,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观察和记录生活。”蒋阳晔的方法得到了多位老师和家长的认同。

 

下一条:最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