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一:尊重孩子 与子同乐 回归自然 陶冶情操 |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同乐。暑假是孩子们娱乐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而家长应当是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在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既愉悦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孩子们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出入黑网吧等"危险"场所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二是安排假日生活要尊重孩子,共同协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专家指出,暑假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此相反,另有一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或因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暑期生活,或认为假期里孩子就应该尽情玩乐,导致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意外事故或家长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发生。
专家支招二:电脑网络——封堵不是办法 引导才是关键 |
首先,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当及时学习充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识,并和孩子一起感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其次,要把电脑和网络学习与孩子的功课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和计划孩子使用电脑网络的时间。总的原则是:内容要取舍、时间要适度、关爱要到位。所谓内容要取舍,就是要给孩子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时间要适度,就是要避免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以免对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详细内容>>>>]
专家支招三:数字时代要过好“数字暑假” |
教育界人士指出,对以数字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认知程度和运用能力将是年轻一代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青少年应当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并尽快掌握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化工具。而暑假期间,因为没有功课的压力,无疑是青少年强化数字概念、探索数字世界的一个有利时机。
针对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玩意"可能带给学生的种种危害,专家建议家长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预防和引导
专家支招四:给孩子以关爱 亲情交流 增进了解 |
从事教育管理和研究近二十年的山西省教育厅专家刘本群指出,孩子放暑假以后,紧张了半年的心情得到缓解。他们在向往尽情玩耍开心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家长的陪同与关爱。特别是10岁至15岁的少年儿童,正在处于性格形成及转型时期,尤其需要父母的引导。许多家长抱怨孩子有逆反心理,其大部分的成因都与缺少交流沟通有关。
刘本群说,漫长的假期正是家长与孩子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假期中孩子没有功课与考试的压力,心情愉快,容易沟通。家长应主动与孩子谈心,多给孩子一些行动和心灵上的关爱,最好能带他一起郊游、一起学习。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认识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行,特别是给足钱就可以了。实际上,孩子们更需要自己在父母心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他们需要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