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医师在构音班开诊。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样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判断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孩子心理异常需要治疗吗?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博爱医院儿童心理专科门诊。
儿童心理有时会混乱
“儿子在家从来没有安静过,老是坐不住”。“我家孩子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是在博爱医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经常听到的家长抱怨,而他们走进医院并不是因为孩子身体上的原因。
来到博爱医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室内造型如拱桥以及彩球、玩具等摆设,使人感觉不像诊室倒像是来到了幼儿园。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邓成主治医生正在倾听求诊者的讲述。这位母亲介绍说:儿子今年5岁了,但很少说话,出门见人也不称呼,偶尔也会叫爸爸、妈妈,但是无意识的,在家从不听大人指令,好发脾气,喜欢重复做同一样事,如反复看同一个光碟等,父母担心孩子脑子出了毛病,或者是舌系带有问题……邓医生通过了解观察该孩子表现特征,排除其他原因如听力、精神发育迟滞等情况,初步诊断该男孩为儿童孤独症。
邓成介绍,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儿童身与心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难免会有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偶尔也会出现混乱。儿童心理行为门诊要做的是:纠正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偏差,如性格缺陷、人际交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咨询、辅导与治疗,帮助他们走好人生路上成熟的第一步,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判断孩子心理问题要慎重
据了解,近两年来看儿童心理门诊的患儿有增多的趋势。“许多孩子是通过体检筛查后预约而来,主动求医的也有增加,”邓成说,因为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的核心问题,家长愿意在孩子的智力开发,早期教育方面投入精力和物力。他每天都会接到一些家长的咨询电话,诸如孩子不合群、吃饭慢、多动、口吃、学习困难等,有些问题是属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造成的,邓医生特别强调,在作病情诊断时要特别谨慎,切不可轻易下结论。
邓成介绍:孩子的异常心理问题通常可分为情感、认知和行为几方面。确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言行等,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儿童心理问题重在预防
鉴于在临床工作的经验,邓医生提醒说:对儿童心理问题,重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因为儿童可塑性大,受到不良影响,易于出现偏差,又较容易矫正。他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抽动障碍、儿童焦虑症等。邓医生举例说:一个叫华仔的10岁男孩,读小学四年级,因为在学校上课老是坐不住,干扰课堂秩序,跟同学冲突也多,经常被老师投诉,成绩波动又很大,时好时坏,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求诊。邓医生根据该孩子的特征和表现诊断为多动症,并开出了健康处方:让家长和老师认识到孩子病情的特点,对孩子要理解、容忍、多鼓励和表扬;邓医生建议让孩子多参加画画、练琴、钓鱼等兴趣班,结合感统训练、药物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华仔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家长经常听到老师的表扬。
邓成强调:预防和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不仅仅是医生的职责,应是一个社会工程。如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背景以及教育方式等,只有创造一个适合于儿童成长的环境,才能使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