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1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专家支招>>正文

教育孩子不可“拔苗助长”

父母要把握好管教原则和态度

    教学多年,经常碰到有父母向我抱怨:老师,这孩子不听我的话,喜欢听你们老师的,你帮我教育。听到这样的话,我很头痛,因为这又是一个父母教育失败的例子。很多时候,父母失败的教育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信息,不听父母的话,父母拿他没办法,令他自大,不再想受约束,更不会听进别人的批评教育。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科学规划孩子的人生
  简单地说,就是父母对孩子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成就的一种期望。这个期望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就是孩子能做到的,千万不能做出拔苗助长的事,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其实就像古时候孩子抓周,代表的是父母的一种愿望和培养孩子的一个方向,但不一定能实现。所以,请父母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能达到某种期望,这点非常重要,否则就走到了教育的反面。
  有了教育的方向,我们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他背古诗,教他讲故事,教他练字等,如果他说得津津有味,恭喜你,你初步成功了。如果他没兴趣,你可以去诱导,但切记不能强迫。假如你强迫孩子,尽管形式上可能达到了你的要求,但在孩子的内心里难免会种下负面的情绪,影响他性格的成长。也会给他一种暗示,可以通过强迫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养成恃强凌弱的性格。
  管教孩子要讲究原则
  以爱为出发点。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父母往往不吝啬自己的爱,但实际上又容易走到极端,什么都想替孩子考虑,扼杀了孩子活泼好奇的天性,让孩子活得没有自我,感觉不到作为一个人的快乐。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可以理解父母,更爱自己的父母,这样早熟的孩子比较少;另一种是不能理解父母,反抗父母,这部分孩子比较多。而这部分孩子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理解父母,但有一少部分可能在没理解之前而走上歧路,被社会淘汰。
  批评教育要注意方法。在批评教育时不要笼统,不要孩子做错一件事,就把所有他曾经做错的事拿出来说,更不要总结式地骂孩子“笨”、“蠢”,这样对孩子的内心伤害是很大的,令他心怀怨恨。应就这件事来批评指正,这样孩子也容易接受。但我发现,很多父母往往在教育孩子时以宣泄不满为主,以骂为目的,这样是在教育孩子吗?
  制定明确的规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制定明确的规范,引导孩子从小就养成遵守规律的习惯,在管理教育上就能省事很多。
  解决问题不要情绪化。这点是中国父母的通病,遇到问题时,父母往往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采用非打即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效果低下。通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对这种方法是反感、厌恶甚至是恐惧,所以批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平气和。
  父母教育保持一致
  孩子的行为模式大多从父母身上学来,所以一致的管教态度,可培养孩子的正当行为,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和谐。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当父亲对孩子这样教育,母亲又那样说,或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丈夫又反对,最后,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的成年人两面三刀和显示多重人格,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父母不同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
  父母教育不一致,容易形成孩子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来自于父亲、母亲。如有的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父亲又不管,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小、自私、不善于宽容人;有的父亲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常欺负年龄小的学生等等。有的男孩过于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这一般受母亲影响过深;有的孩子喜欢骂人、打人,这一般受父亲不良习气的影响。
  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