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专家支招>>正文

“妈妈,等等我”

    如果你碰到我和丁丁去散步,通常你会先看见我百无聊赖地走在前头,不时回头喊:“丁丁,快点”,而他总是慢悠悠地走在后面,一会被地上的小石头吸引,一会为路边的树叶而停留,他也在后面喊:“妈妈,等等我”。
  和所有的大人一样,我总是目的性很强,去嘟嘟家玩,那就快步抵达,只为早点见到嘟嘟;去公园玩,那就直奔目的地,到了公园再奔跑撒野。但是,丁丁不是这样,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们每时每刻都是“活在当下”,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细微事物敏感期,随意一眼,他们就能看见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世界。昨日,在黑暗的路边散步,他居然发现了树下不起眼的蒲公英,蹲下来便不肯走了,一定要摘下吹掉。吹完以后,丁丁口中还念念有词:“蒲公英,打瞌睡,梦见怀里的小宝宝,变成伞兵满天飞。”
  于是,我只好停下脚步来等他,耐着性子等他。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我牵着蜗牛去散步,蜗牛它实在太慢了,我烦心;蜗牛它实在太慢了,我急躁;蜗牛它实在太慢了,我气愤。我最后终于停下步子,却突然感受到鸟鸣声,望见身旁春暖花开的气息。等待的过程中,丁丁让我们重新观察身边被忽略的美。
  但不是所有需要等待的时候,丁丁都会在后头大喊;也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有让你欣赏的美景,有些等待可能充满了无奈。
  小区里有一个小男孩,不到两岁,就能把小自行车踩得飞快,不过丁丁两岁半之前,一直不太会骑车,勉强看见别的小朋友玩,心里痒痒,也只是坐在车上,脚使不上劲。爸爸买的自行车长期闲置,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大约是小时候爬得不够,走得太早,前庭发育不好,丁丁对于晃动的东西一直比较害怕,第一次见到秋千根本不敢靠近,我上去坐,他也吓得大哭,直叫妈妈,大概是觉着妈妈挺危险的。我尝试过各种鼓励和诱惑,都无法让他在秋千上待上片刻。他甚至连小区里旋转的滑滑梯也不敢玩,于是,家里人都评价他“胆小”。
  无奈之下,为娘的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不过,今年春节前后,有一些可喜的变化。
  首先是骑自行车。有一日下班回家,奶奶突然很高兴地向我汇报:丁丁会骑自行车了。丁丁在小区看见别的小朋友骑,也嚷着要骑,借来一玩,居然能够踩着往前走。那段时间,丁丁最热衷骑自行车,每天都要出去,从最开始需要大人在后面推一把,到自如地踩着拐弯,飞奔,沉迷了一个多星期。那段时间,小朋友到家里来,自行车是绝对不给碰的,一碰准会嗷嗷直叫。
  接着便是荡秋千。春节在广州大姨家玩。小区里有一个鱼形的秋千,我逗他,他先是摇头,但又看着这条鱼可爱,便嚷着要荡秋千,我心里一喜,把他抱上去。他皱着眉头,驼着背,双手紧紧抱着鱼身,不允许我推着秋千的手松开片刻,就这样,开始了他第一次秋千的体验,我立即鼓掌并昭告天下“丁丁敢荡秋千了”,于是,家人都非常配合地鼓起了掌。飘飘然的丁丁虽然偶尔会因为我荡得太高而鬼叫,但好久都不肯下来。
  等一等,不仅是让孩子从容成长,也是让我们从容陪伴。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当初看书时,我并没有明白应当如何从容等待,是在丁丁一次次“妈妈,等等我”的呼声中,这才明白和孩子一同成长,不仅要蹲下来,还要慢下来。
  丁妈 (新浪微博@ 丁妈锄头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