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专家支招>>正文

“治谎”单靠打骂难显效

尊重孩子人格很重要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诚实的人,可现实中,往往会遇到孩子所说的与事实不一致的情况。一些父母会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这么小就知道撒谎,从哪里学的?以后长大还了得。”更有甚者动口就骂,举手就打,教训孩子。
  其实,孩子撒谎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德品质的问题,可能是一种心理需求,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家长只有搞清孩子撒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
  ■案例:初中孩子成撒谎“惯犯”
  说起儿子,李女士(化名)最恼火他不诚实。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14岁了,上初中一年级。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儿子总是撒谎。“上星期,被老师查出作业不做,他告诉老师忘在家里了。老师让他回家取作业,他居然跑到网吧里玩了半天。到家里,告诉我们老师不让他上学了。到学校,又告诉老师,家长罚他闭门反省。”李女士说,谎言被戳穿后,他爸爸狠狠地打了他一顿,结果,儿子逃出家门,躲到网吧里玩了三天两夜。
  李女士说,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多次,“害得我们不敢相信他了”。
  于是,李女士只好请教专家。专家建议,打骂会使孩子走向对抗,自暴自弃。那样就违背了家长的初衷,适得其反。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一定要从原因入手,然后对症下药。
  ■原因:为逃避惩罚而撒谎
  由于涉世不深,缺少成熟的社会经验,孩子犯错在所难免。如何对待孩子犯错,则会衍生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家长是宽容的,那么孩子就不需要撒谎,他们往往会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是严苛的,孩子认错势必会受到严厉的责罚,一来二去,孩子便会选择一种逃避惩罚的应对方式,那就是不敢承认错误,久而久之,撒谎便成为一种习惯。
  为得到赞扬而撒谎
  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孩子有时为了得到赞扬,往往会夸大事实,谎报成绩,当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后,会出现一种短暂的心理满足。这种情景下的撒谎,一般会伴随着有失公允的人际评价。
  因成人影响而撒谎
  事实表明,成人世界的撒谎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家长随意承诺孩子,却并不认真履行,不经意间成了孩子成长的反面教材。长辈们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视诚信为可有可无。久而久之,撒谎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习惯。
  ■建议:尊重孩子人格,善待孩子撒谎
  老师和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孩子撒谎了,就对孩子施行非人道的惩罚和羞辱,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激起孩子的逆反。成人世界要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善待孩子的撒谎行为。让孩子体验到老师和家长的真切关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指导孩子行为,鼓励孩子诚实
  孩子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养成,应该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形成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有计划的科学行为,整个过程应该饱含理性,富有诗意,孩子的真诚,应该是在热情鼓励和真切希望中通过自主行为形成的。
  充分相信孩子,营造和谐氛围
  师长和孩子之间通过长时间的交互,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定势,一般情况下不易改变。家长和老师如果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要采取怀疑、检查和责问等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孩子撒谎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少。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希望为人师长者能够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用正确的方式对待本是天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