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孩子怎么办?"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孩子的数量持续增多。可是,不少单亲家庭教育存在诸多误区,给孩子成长带来各种困扰。尽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讲究教育方法,期望过高、急功近利,孩子是不会领情的,这种教育往往是要失败的。
误区一:忽视孩子“妈妈不要我,爸爸不关心我”
个例:小萍(化名)是卫生委员,原本活泼开朗的她,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放学后检查完卫生,总是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发呆。开家长会,她的家长也没有来。老师家访中得知,她的父母几个月前离婚了,她和爸爸一起生活。但是爸爸离婚后整天和几个朋友搓麻将,很少过问她的学习和生活。小萍在作文中写道:“妈妈已经有了新家,她不会再要我了,爸爸也不再关心我,我是一个多余的人,我该怎么办……”
点评:像小萍这样的单亲孩子在情感上已经受到了很大伤害,再加上缺乏来自父母亲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了烦恼就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会变得自卑、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内向等。
误区二:溺爱孩子“少了父爱,希望能多弥补他”
个例:小明(化名)的爸爸在车祸中去世,妈妈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儿子,有一天他妈妈流着眼泪找到老师:“我辛苦工作,就是希望能给他最好的照顾,我宁可自己苦点,也不能苦了孩子。但他现在贪玩、任性,晚上趁我夜班去网吧玩,有时还玩个通宵,我给他买的复习书,连碰都不碰,对这孩子我真的无能为力了,对不起他死去的爸爸!”
点评:“孩子少了父爱(母爱),很可怜啊。”有些单亲家长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通过多种方式补偿孩子缺少的爱。心理学家却认为,家长过分疼爱孩子,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他不会产生情感接触的需要。感情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乖戾的特征就会表现出来。
误区三:排斥对方平时专爱欺负女生
个例:小方(化名)的父母在他小学就离婚,小方和爸爸生活,爸爸认为前妻抛弃了他和儿子,不允许前妻见孩子,而且总爱在儿子面前数落前妻的不是,因此妈妈在小方的心里是个抛夫弃子的坏女人。小方在班中和女生关系比较差,平时专爱欺负女生,常常为了一点小摩擦拔出拳头打女生,好多女生都被他打哭过。
点评:像小方爸爸这样的单身家长,由于曾经受过创伤,对婚姻和异性有一定偏见,并把这种偏见毫不负责地全部灌输给年幼孩子。 孩子尚小,缺乏辨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家长的影响,渐渐地孩子对人容易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产生不安全感和被抛弃感,对孩子将来树立健康的婚姻观造成负面影响。
误区四:期望过高成绩退步,就动手打女儿
个例:小霞(化名)的妈妈是个要强的女人,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安排学科辅导,不允许女儿和其他同学过多来往。女儿成绩退步,她就动手打女儿。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高压政策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和妈妈顶嘴,拒绝参加辅导班,甚至吵着离家出走。
点评:从自身不幸的经历中,这样的单亲家长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不惜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总想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的心愿。
然而,如果单亲家长不能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学习等方面提出过高要求,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遇到孩子退步时过多批评、责备,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