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教育孩子,不打不行。日前,成都有一位父亲,因为儿子乱拿超市的东西,罚儿子在街头下跪,自己则在一旁斥责。面对周围人投来的目光,父亲不为所动。如今,这种"暴力教育"对吗?
案例:男孩超市外跪地半小时
事发当天,在成都一家超市门口,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跪在地上。这一幕恰巧让在附近办事的李女士看到,“当时太阳很大,孩子低着头跪在地上,很可怜。”李女士说,在孩子对面不远处的台阶上,站着一个中年男子,不停责骂着孩子,“好像在问孩子下次还敢不敢。”
说起被罚跪的原因,超市老板王女士说,那孩子经常进超市乱拿东西。这一次,男孩又一次冲进超市,在最里面的货架上拿起一袋奶粉,迅速撕开后扔在了收银台上。“他爸爸随后就进来了,说孩子不懂事。”
王女士说,爸爸把儿子叫到了门外,让他在门口台阶下面跪着。“他爸爸一直指责,问他下次还敢不敢什么的。”王女士也劝阻了这位生气的父亲,但他并没有理睬。
看法:暴力教育伤孩子自尊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心理专家说,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一些挫折教育是必需的,但挫折教育不等同于暴力教育。
体罚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这种创伤带来的是自卑、自弃的情绪体验,而这在孩子的人生历程中可能会阶段性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错误的成本,使他尽快改正错误,惩罚的底线是不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专家表示,教育上,经常说我们应该用善良教会孩子善良,而这位父亲可能用自己的不宽容行为教会孩子今后人生路上的不宽容,这种行为也是违反《未成年保护法》的。
专家建议家长,在公共场所,不适宜采取过激的语言及行为教育孩子,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当你举起巴掌时,请提醒自己:我缺乏教育孩子的本领才采取这样的暴力方法。这样的提示会让你的情绪稳定下来。
孩子犯错 不打不行?
专家认为,惩罚的底线是不伤害孩子的身心
发布时间:2013-09-23来源:中山商报

上一条: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