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一生来说,3到6岁是一个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期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种下“关爱”“感恩”的种子。
教孩子感恩是家长的责任
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家里老人、父母、孩子,每个人的生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对家长而言,还是对孩子而言。以生日为依托,让孩子懂得回报,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而且,这些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集体,关爱社会。
进行感恩教育,还必须与爱心教育、礼貌教育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对其友好、帮助、关爱表示感谢,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表示道歉等。碰到他人有困难时,要引导孩子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教育孩子懂感恩“六法宝”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他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却总是给孩子一张笑脸、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他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第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当孩子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综合